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模型驱动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设计架构及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8:23
【摘要】:工程数字化设计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国家工业结构转型有重要意义,而基于模型的设计技术是实现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为代表,现代工程系统经历了以经验为主到计算机模型与经验相结合的设计模式转变。基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模型的设计在各个工业领域逐步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利用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对产品进行设计、测试和评估,能够有效减少物理样机的构建次数,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然而,从数字化设计的角度来看,计算机辅助工程模型仍然存在设计灵活性不足、设计置信度不理想、领域知识利用率不高等缺陷。计算机辅助工程模型是领域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数字化设计的实现要求设计人员对模型所承载的知识有效地挖掘、传递、集成和利用。本文面向复杂工程系统,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为应用对象,立足“模型-数据-知识”的设计逻辑,开展了模型驱动的数字化设计优化架构及方法的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汽车被动安全系统设计过程需求的探讨及关键问题的分析,构建基于“模型-数据-知识”模式的设计体系和架构。该架构由模型确认和设计优化两个子模块构成,涵盖了包括CAE模型评估、CAE模型决策、近似模型更新及设计域识别在内的四个方法策略。可信的模型确认过程是准确设计的基础保障,而准确优良的设计是模型确认的效果反馈。模型确认和设计优化相辅相成,构成了所提设计架构的理论基础。(2)针对CAE模型评估,从工程系统响应特性和理想确认度量属性出发,提出基于时频域变换的模型确认度量方法。通过试验和仿真函数型响应的深度刻画、非参数化重构以及误差特征解耦,实现幅值、相位及形态特征下的模型误差/仿真度综合评估。(3)针对CAE模型决策,从复杂工程系统响应量的非线性相关特性出发,提出基于响应数据归约及假设检验的统计决策方法。通过核主元投影技术以及贝叶斯分类算法,在不同层次上进行高维数据的维度缩减,探索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信息的模型决策机制。(4)针对近似模型更新,从工程数字化设计对高精度近似模型的需求出发,提出基于模型选择以及偏差修正的近似模型更新策略。基于相似度理论以及贝叶斯外推技术,通过近似模型的偏差修正,实现不确定性下优化设计解可靠性及可信度的提升。(5)针对设计域识别,从工程数字化设计对优化效率的要求出发,提出基于根源分析方法的设计域预识别策略。基于决策树理论以及统计主元分析,探索设计域可行性/稳健性的分类和识别机制。基于层次化的根源分析技术,实现设计域的良好划分以及优化效率的提升。所开展的研究以工程设计数字化为导向,工程模型为驱动,从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工程系统特点出发,建立模型驱动下的设计架构和方法。方法的提出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工程模型,深度挖掘模型所承载的知识和信息,构造有效的数字化模型参与系统设计,为提升我国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创新设计架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2
【图文】:

示意图,模型认定,模型确认,模型验证


图 1.1 模型确认、模型验证及模型认定关系示意图Fig.1.1 Relationship of model validation, verification, and quali,模型确认可以理解为描述计算机模型与真实物理型确认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模型与真实物理试验在代设计学中逐渐受到工程人员重视。不同领域对模重,目前 AIAA 对其的定义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on is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degree to whicntation of the real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确认是评估数字化模型在拟定用途上表征相应真实 PTC-60(Performance Test Codes-60)标准委员会[47]证和确认问题,归纳出模型确认的两个基本实施步应量的角度定量比较计算机仿真模型和试验结果,

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模型评估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所提基于“模型-数据-知识”模式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和框架;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介绍了设计流程中模型确认子模块的模型评估和模其中第三章立足模型评估,介绍了面向时间域动态响应的综合模型确认研究;第四章立足模型决策,介绍了面向多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模型。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介绍了设计流程中设计优化子模块的近似模型修正识别方法。其中第五章立足设计效能提高,介绍了面向可靠性设计优化型更新策略研究;第六章立足设计效率提高,介绍了基于根源分析的设别理论及方法研究。第七章对本文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及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凯;胡洁;詹振飞;戚进;彭颖红;;动态系统模型验证的多元响应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 陈国栋;韩旭;;基于代理模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及其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3 苏为华;孙利荣;崔峰;;一种基于函数型数据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2期

4 米子川;赵丽琴;;函数型数据分析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框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6期

5 高岩;周定陆;蔡华国;;CAE优化技术在汽车概念设计中的应用[J];汽车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6 高岩;周定陆;蔡华国;;CAE优化技术在车辆前期研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1年04期

7 朱颜;;汽车优化设计中CAE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2期

8 严明义;;函数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思想、方法和应用[J];统计研究;2007年02期

9 郭勤涛;张令弥;;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确认方法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丁俊武;韩玉启;郑称德;;现代产品设计理论研究综述[J];机械制造;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曾亚未;臧朝平;王晓伟;;基于矩函数的某航空发动机机匣的振型描述及模型确认[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刘信恩;肖世富;莫军;;复杂数值模拟的贝叶斯模型确认框架及其简化[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子衡;韩旭;姜潮;;基于局部近似管理技术的非线性区间优化方法[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吕大刚;宋鹏彦;王光远;;考虑统计与模型不确定性的结构统计可靠度理论[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船舶水动力学性能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7年

2 李维;基于不确定性分析与模型验证的计算模型可信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杨忠高;基于FEM、DEM/FEM的汽车风挡玻璃冲击破坏现象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邹方镇;汽车造型设计过程研究与计算机辅助系统构建[D];湖南大学;2014年

5 谢慧超;关键汽车结构性能指标的区间不确定性优化设计[D];湖南大学;2014年

6 王创剑;面向数字化工厂的工程机械装配车间物料供给系统规划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崔崇桢;多种典型工况下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协同优化[D];湖南大学;2014年

8 王西超;飞行控制系统数字化设计顶层建模与模型集成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张保强;热结构不确定性动力学仿真及模型确认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刘维海;轿车正面碰撞被动安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4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24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