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14:54
【摘要】:物质越来越丰富的如今,汽车已不可或缺。然而,传统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问题:石油的不可再生,尾气的空气污染等等。在此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传统燃料汽车的转型方向。它既是新兴的产业,也是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一国产业竞争力其实是该国各产业中优秀企业竞争力大小的体现:企业强则产业强,则国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殊性还在于其产业链很长,上下游涉及“电池、电机、电控”,再到整车的设计配适,以及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可谓多环节多领域,其竞争力强弱更像是一个产业集群综合性实力的衡量。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就是技术研发,消费者是挑剔的,对供给侧会提出诸多诉求:续航能力,电池使用寿命,充电时间和安全性,这些问题也正是促动企业寻求技术突破,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点。如何结合产业现实情况,帮助我国新能源车企实力提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对该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用数据论证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建议。本文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写作背景,意义,方法等,第二部分从内生增长理论出发,从一国经济增长到产业发展再到企业生产,其竞争力提升的源动力是技术进步。同时,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传统钻石模型,构建了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的五因素分析新框架,为下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根据五因素分析法,宏观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车企的研发(资金,专家)投入,产销量和价格,电池电机生产,充电桩市场及政策等。第二第三部分为定性分析,第四部分是构建回归模型,选取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变量,进行数据搜集,处理等定量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及建议,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代表技术进步因子的研发投入RD经费占比对车企竞争力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正相关,数据论证了技术进步在竞争力五因素构成中的核心地位。其余因素:车桩覆盖率及锂电池产量也会一定程度影响新能源汽车的产出,两者回归结果均为正相关。最后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471
【图文】:

分类图,分类图,准入管理,国际技术


7图 2-1 新能源汽车分类图2引用 2009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的图片来源:根据国际技术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以及结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告(2017)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 8 月:108-113 经作者整理所得

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图 2-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32.1.2.3 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征本文所研究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可以说它是各国对抗能源危机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产物。该产业的特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战略性)节能环保和能源安全是 100 多年来汽车工业发展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政府工作总结中一再指出,以传统的模式和路径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只能进入发展的死胡同。汽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一直在寻找着具有可持续的新替代能源。第二、高新技术型产业(技术先进性)

纵深化,微观层面,竞争力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2-3 产业间结构优化与产业内纵深化发展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是竞争过程中的实际参与者,竞争者,实践者。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在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提升,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6企业产能提升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高级要素的流入(即对先进技术知识的吸收与学习),二是自主创新。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力求可以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一条技术为先的自主品牌发展之路。2.1.3.3 传统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产业(企业)竞争力是整个产业发展理论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理论同时,也是各国在国际社会中实现或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实践过程。面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断扩大的竞争力差距,以及两者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我们不仅在反思传统竞争力理论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立治;;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沪深上市公司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3期

2 陈文科;;中国制造业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3年07期

3 齐结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年03期

4 封伟毅;李建华;赵树宽;;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09期

5 芮明杰;陈之荣;;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上海、北京的比较研究[J];中国外资;2012年10期

6 艾民;韩怀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7 刘博文;李学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3期

8 赵洪斌;论产业竞争力——一个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12期

9 许统生,陶然;美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同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求实;2004年11期

10 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君;中国制药企业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宫小苏;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3 彭雯婷;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4 孙杏丽;北京市新能源公交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汪淑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6 池颖;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张纹瑾;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8 李玉婵;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1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81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