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26.471
【图文】:
7图 2-1 新能源汽车分类图2引用 2009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中的图片来源:根据国际技术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以及结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告(2017)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 8 月:108-113 经作者整理所得
图 2-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32.1.2.3 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征本文所研究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可以说它是各国对抗能源危机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产物。该产业的特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战略性)节能环保和能源安全是 100 多年来汽车工业发展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政府工作总结中一再指出,以传统的模式和路径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只能进入发展的死胡同。汽车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一直在寻找着具有可持续的新替代能源。第二、高新技术型产业(技术先进性)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图2-3 产业间结构优化与产业内纵深化发展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是竞争过程中的实际参与者,竞争者,实践者。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在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提升,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6企业产能提升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高级要素的流入(即对先进技术知识的吸收与学习),二是自主创新。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力求可以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一条技术为先的自主品牌发展之路。2.1.3.3 传统竞争力理论的局限性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产业(企业)竞争力是整个产业发展理论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理论同时,也是各国在国际社会中实现或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实践过程。面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断扩大的竞争力差距,以及两者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我们不仅在反思传统竞争力理论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立治;;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沪深上市公司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3期
2 陈文科;;中国制造业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3年07期
3 齐结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年03期
4 封伟毅;李建华;赵树宽;;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09期
5 芮明杰;陈之荣;;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上海、北京的比较研究[J];中国外资;2012年10期
6 艾民;韩怀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11期
7 刘博文;李学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3期
8 赵洪斌;论产业竞争力——一个理论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12期
9 许统生,陶然;美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同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求实;2004年11期
10 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君;中国制药企业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宫小苏;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3 彭雯婷;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大学;2016年
4 孙杏丽;北京市新能源公交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汪淑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化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6 池颖;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张纹瑾;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8 李玉婵;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81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8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