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设计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63.5
【图文】:
制动系统是指具有让车辆减速、停车以及驻车功能的专门装置,制动器是要的部分。考虑到制动成本及现有制动技术的成熟度,以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为代制动器仍是大部分汽车的首选制动形式。摩擦制动有着极高的制动效率,在动条件下,其优点十分突出。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难看到摩擦制动存在长时间制动、频繁制动时,制动器内部摩擦副产生的摩擦热量无法及时耗散升严重影响了摩擦元件的摩擦因素,使制动器的制动效率大大降低。在极端不排除出现制动失效的可能性,这也严重影响了乘员的人身安全[1]。同济大团队就制动器失效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统计[2],他们对大量交通事故的原详细的分析,特别指出其中诸多事故是因为制动失效导致的(图 1.1)。并些因为制动器失效酿成的事故中,制动器温升导致的制动效能下降也成为了[3]。另外,摩擦制动时产生的金属噪声也成为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对市民居造成不良的影响[4]。
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设计与研究BS、电子控制制动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对制动器结构善了制动性能,但也使得制动系统日趋复杂。因此,车辆制动是可控性好、响应迅速、安全高效。动具有响应灵敏,非摩擦性等特点,成为辅助制动装置的最优最多的电涡流缓速器就是基于电磁制动原理设计的。华中科技速器的缓速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驾等设备的车辆时,无论是换挡频率还是制动频率,与无缓速器(图 1.2),这无疑对传统摩擦制动器的摩擦副起到了保护的动产生的制动噪音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缓解体积较大,无法适用于所有车型。
江 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制动、电磁制动集成制动国内外研究现状外,KapJin Lee[22]首先设计了一种电磁制动器模型,该模型基于过给电磁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场,以制动盘切割磁感线的方式产生导入电流的大小,调节制动力矩的大小。[23]提出一种设想,在汽车非驱动轴上安装电涡流缓速器,在不下,实现集成制动。Dockstader S[24]申报了相关的专利,提出一缓速器集成制动”的方案,并在实车上使用。Anwar 等[25-27]提出(图 1.3),该方案将前轮制动器设计成电液混合制动的形式,的结构,基于该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得出一种非控制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茂森;李伯全;何仁;胡东海;涂琨;;轿车混合制动器结构参数设计与性能仿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5期
2 赵轩;余强;袁晓磊;史培龙;;重型货车长下坡行驶制动器温升模型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5年04期
3 胡东海;何仁;顾晓丹;;电涡流缓速器结构参数的节能优化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5期
4 孟德建;张立军;阮丞;余卓平;;摩擦引起的制动器热点问题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5 胡东海;何仁;汤宝;;电涡流缓速器涡流折算系数的计算方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6 张立军;刁坤;孟德建;庞明;;摩擦引起的振动和噪声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7 储阳;应之丁;黄方庆;;电磁制动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J];汽车与配件;2013年16期
8 杨秀建;康南;李西涛;;基于Truck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半挂汽车列车的稳定性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3期
9 朱茂飞;陈无畏;夏光;;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的汽车底盘解耦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12期
10 何仁;崔文燕;;应用微分Petri网分析汽车再生制动模式的切换[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学军;电磁—液压复合制动系统防抱死控制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2 高军伟;切换系统建模、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龙致宇;基于TruckSim的半挂汽车列车侧翻控制算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叶舒鉴;基于TruckSim的重型半挂汽车列车防侧翻控制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陈乔;涡流缓速器电磁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红磊;基于LabVIEW的混合动力汽车模拟器的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2年
5 武哲;某微型车制动器热力耦合及疲劳寿命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6 韩书昌;半挂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性的TruckSm仿真[D];吉林大学;2012年
7 许言;基于TruckSim的营运客车底盘性能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评价[D];吉林大学;2012年
8 姜祖啸;基于TruckSim的重型卡车整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薛文惠;客车电磁缓速器三维电磁场研究及其应用效能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8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8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