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动力换挡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10:46
【摘要】: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跨越,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生产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农业机械,拖拉机在换挡技术方面仍然处于以传统手动换挡为主的落后水平,不再符合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本文将以国泰集团泰山系列手动换挡拖拉机为平台,结合变速器控制理论基础,运用模糊控制理论优化设计适合当前拖拉机的动力换挡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将台架实验与实车试验相结合,实现动力换挡控制系统及控制策略的功能验证及参数测量;为拖拉机动力换挡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靠、性能优良的解决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分析拖拉机变速器换挡系统结构,明确拖拉机动力换挡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和思路。分析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的类型和技术特点,研究传统换挡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理论基础,借鉴汽车自动变速箱的换挡控制策略,结合拖拉机低速大负荷的工作特点,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拖拉机的影响,以模糊控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以油门变化率和滑转率为输入参数的模糊控制换挡策略。(2)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建立拖拉机动力学模型和动力换挡控制策略模型;通过仿真试验验证模糊控制换挡策略的功能与先进性。采用基于模型的软件设计方法,分析研究动力换挡控制系统软件所需的驱动文件,完成控制器代码生成所需文件的编写和配置,实现换挡控制系统软件的代码自动生成,简化系统软件的开发流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3)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验室及工厂均设计并制作台架实验台,通过台架试验和实车运行,获得大量的拖拉机运行数据,实现了拖拉机换挡控制策略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动力换挡系统与传统手动换挡系统相比,平均缩短19.4%的换挡时间,减小换挡过程25.5%的冲击度,在耕地过程中平均节省2.16%的燃油消耗,验证动力换挡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73;S219
【图文】:

原理图,换挡,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 2-1 手动换挡控制系统原理图免变速器出现自行换挡、脱挡现象的发生,在变速器结构各个拨叉轴的上表面设计有凹槽,凹槽上部带有自锁钢珠纵换挡手柄挂入某一挡位时,自锁弹簧将钢珠压进对应的脱挡等危险操作,实现自锁。同时在拨叉轴空挡位置处设中间有两个互锁钢珠,当进行换挡切换时,其中换挡拨叉压到另一根拨叉轴凹槽中,此时这根拨叉轴就无法换挡,行换挡操作情况的发生,实现拨叉轴间的互锁。图 2-2 为示意图。

示意图,互锁装置,自锁,变速器


图 2-1 手动换挡控制系统原理图避免变速器出现自行换挡、脱挡现象的发生,在变速器结构中在各个拨叉轴的上表面设计有凹槽,凹槽上部带有自锁钢珠和操纵换挡手柄挂入某一挡位时,自锁弹簧将钢珠压进对应的凹现脱挡等危险操作,实现自锁。同时在拨叉轴空挡位置处设计轴中间有两个互锁钢珠,当进行换挡切换时,其中换挡拨叉轴珠压到另一根拨叉轴凹槽中,此时这根拨叉轴就无法换挡,防进行换挡操作情况的发生,实现拨叉轴间的互锁。图 2-2 为变置示意图。

示意图,气动式,换挡,示意图


气动式换挡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对相应的气压电磁阀进行控行机构实现离合器分离与结合动作以及挡位的切换操作,其结构3 所示。但是电控气动式换挡控制系统由于需要在拖拉机上额外加储气罐配合,不但占用空间大、装配困难,同时气动系统还有长期生漏气等缺点,导致系统可靠性不高,不适用于苛刻复杂工况下的液动式换挡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对相应的液压电磁阀进行控行机构实现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以及挡位的切换操作,其结构示示。电控液动式换挡控制系统具有结构尺寸小、操作简便、系统使得在安装及使用过程中都能适应拖拉机的生产作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花彩霞;;基于汽车导航系统的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规律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年01期

2 夏光;唐希雯;孙保群;陈无畏;;汽车自动变速分层协调换挡控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3 何刚;;总线技术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科技风;2017年12期

4 侯郭顺;孙保群;陈杰峰;杨瑞恒;;基于功率内分流的复合式双流传动系统及其换挡控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5期

5 梁俊毅;张建龙;殷承良;;某型混合动力汽车协调换挡控制策略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5年12期

6 杜常清;颜伏伍;李夏楠;侯献军;;行星齿轮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1年07期

7 王晓兵;张军;郝冬;王仁广;王朝;;基于坡道识别技术的电动汽车换挡控制策略[J];汽车工程师;2017年12期

8 胡宇辉;乐新宇;吴洪振;席军强;;混合动力汽车的转速转矩双同步换挡控制[J];汽车工程;2018年09期

9 杨庆;王振锁;;DCT手动换挡控制功能的实现[J];汽车工程师;2018年03期

10 余荣辉;孙冬野;秦大同;;机械自动变速系统动力性换挡控制规律[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振锁;李君;梅近仁;;自动变速箱控制器平台开发[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倪洪飞;董雄鹤;郑建波;;MATLAB/Simulink/Stateflow在AMT换挡控制策略开发中的应用[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巫世晶;路红山;王晓笋;邓明星;潜波;;履带车辆换挡自适应模糊控制[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杰;自动变速器摩擦元件—开关元件搭接换挡控制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董爱道;纯电动客车无离合器AMT全扭矩换挡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卢晓晖;汽车传动系的滚动优化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李云霞;基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胶带输送机软起动控制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赵鑫鑫;工程车辆自动变速器建模与换挡控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6 易军;履带车辆自动变速系统智能控制策略及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杨勇;COT式自动变速器及其换挡特性与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炯;动力换挡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周保华;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及换挡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朱福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换挡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4 范文勇;坡路和低附着路况的车辆智能换挡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吴林轩;AMT电动选换挡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6 王贵亮;客车自动换挡技术及轻便换挡控制系统的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田阳;基于AMT的同轴并联HEV换挡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张胜强;基于嵌入式系统的MT换挡试验台换挡控制系统的开发[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9 袁淑雷;兼顾降低冲击度和减小滑磨功的DCT换挡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陈真;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与诊断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7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787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