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汽车车身薄壁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11:13
   智能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特性,目前应用于工程上的很多领域,如今汽车领域里的设计研发已经采用了越来越多的智能材料,也为解决轻量化与振动噪声之间的矛盾提供一定的思路。通过施加外界激励,智能材料结构的形状、刚度、强度等能够发生改变,进而使结构与材料所组成的智能系统拥有自适应以及自修复等功能。本文对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汽车车身薄壁结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测量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相变温度,针对SMA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得出应力-应变曲线,并且测试最大可回复应变值以及不同温度状况下的回复应力值。(2)分析总结SMA的本构关系,研究Tanaka模型、Liang-Rogers模型、Brinson模型,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构建动力学方程,研究系统的固有频率与质量、刚度之间的关系。(3)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针对车身薄壁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对形状记忆合金丝在薄壁板上的不同布置情况进行正交因素分析,研究在不同温度情况下,不同预应变的SMA-薄壁板结构一阶固有频率变化情况。利用ANSYS软件对基于SMA的车身薄壁结构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采用完全法瞬态分析。仿真分析结果对于下一章的实验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依据作用。(4)介绍实验测试步骤以及实验原理,搭建振动实验测试平台。根据上一章的仿真分析结果,针对布置不同数量的SMA-薄壁板结构进行实验研究,测试布置不同数量的SMA-薄壁板结构的一阶频率。对布置不同数量SMA-薄壁板结构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变化情况进行测试。对不同直径的SMA进行了振动实验研究,比较布置不同直径的SMA-薄壁板结构一阶频率。(5)研究冲击作用下SMA对薄壁板结构的抑振特性,得出作用SMA前后位移、速度及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图,结果表明,SMA丝在阶跃激励作用时对薄壁板的抑振效果明显。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3.82
【部分图文】:

示意图,形状记忆效应


图 2.1 SMA 的形状记忆效应 的形状记忆效应可以分成 3 类,它们分别是单程形状记忆效应、全程形状记忆效应。单程形状记忆效应是指当 SMA 回复而此时受料对外界产生了一定的力,这一应力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强度的条件下,克服了外界的阻力而做功。当温度小于 SMA 的相变了外力的作用,产生变形,如果始终保持 SMA 材料的温度不变, 化,但是,对材料加热之后,形状记忆合金能够回复到变形之前的效应的示意图如图 2.2(a)所示。双程形状记忆效应是指没有外力处于高温、低温状况下,拥有不同宏观外形,当 SMA 材料满足高,材料的外形就能得到恢复。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示意图如图 2.2(记忆效应是指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在低温状态下保持形变的形之后恢复到高温相的形状,冷却之后变成形状相反低温相的形状。示意图如图 2.2(c)所示。

示意图,形状记忆效应,单程,双程


图 2.1 SMA 的形状记忆效应记忆效应可以分成 3 类,它们分别是单程形状记忆状记忆效应。单程形状记忆效应是指当 SMA 回复而界产生了一定的力,这一应力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条件下,克服了外界的阻力而做功。当温度小于 SM的作用,产生变形,如果始终保持 SMA 材料的温度不是,对材料加热之后,形状记忆合金能够回复到变形示意图如图 2.2(a)所示。双程形状记忆效应是指没温、低温状况下,拥有不同宏观外形,当 SMA 材料的外形就能得到恢复。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示意图如应是指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在低温状态下保持形复到高温相的形状,冷却之后变成形状相反低温相的如图 2.2(c)所示。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弹性模量,奥氏体,马氏体


仍然可以恢复到初始时的形状,并且此过程无需加热便可象称作超弹性效应。当fT > A时,其中fA 为奥氏体相变终止温度,s 的外力作用于 SMA,该应力诱发马氏体,材料内部奥氏体发生转变的马氏体不稳定,外力卸载后,马氏体又转变成奥氏体,之前的变形消始时的形状。与普通的金属材料相比,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超弹性特)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抗疲劳性能很好,当循环加载与卸载时,SMA 少,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2)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拥有 6%~8%的最远超过了普通金属材料的可回复应变范围。(3)一般金属材料来讲,弹性模量会随之降低,而 SMA 在马氏体状态下的弹性模量要小于其弹性模量。图 2.3 为超弹性效应示意图。由图中的曲线可知,在加载成了一个闭合滞回曲线,该曲线为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曲线内部围A 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所耗散的能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桥;陈珍;;分析汽车轻量化及其材料的经济选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06期

2 何子淑;高军成;梁益龙;;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J];工程与试验;2009年04期

3 刘芹;任建亭;姜节胜;;埋入SMA丝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在热激励下的自由振动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8年09期

4 赵林;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的实用性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2期

5 杨凯,辜承林;21世纪的新型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6期

6 邵兵,任勇生;SMA纤维复合材料梁振动半主动控制[J];力学与实践;2004年06期

7 杨冠军;杨华斌;曹继敏;;我国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02期

8 孙国光,刘文西;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应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杨凯,辜承林;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应用[J];金属功能材料;2000年05期

10 任勇生,王世文,李俊宝,沈亚鹏;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主被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力学进展;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永军;含形状记忆合金复合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子辉;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复合材料驱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李化;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晓宏;形状记忆合金驱动主动变形结构的设计与制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5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15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