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自转旋翼式飞行汽车总体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10-26 13:08
   随着各国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尤其是城市交通拥堵愈发严重。飞行汽车就是在此背景下开始出现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飞行汽车以其地面与空中两种驾驶模式,使其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可运用的领域包括医疗救援、城市观光、城市快递等。本文设计的飞行汽车为自转旋翼式。与直升机相比,自转旋翼飞行器虽然不能悬停,但其功率载荷大,成本低;与固定翼飞行器相比,自转旋翼飞行器可通过预转机构实现垂直起降或超短距离起飞,故自转旋翼在飞行汽车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主要通过叶素理论等方法建立了自转旋翼气动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共轴自转双旋翼、剪刀式旋翼、纵列式自转双旋翼等多种构型的气动干扰模型。(2)在建立的气动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多种构型的气动特性,结合设计的需求、各构型的结构特点以及我国现有的道路条件,选择出更适合的飞行汽车自转旋翼构型。在旋翼构型的基础上,完成飞行汽车的气动布局。(3)根据设计的需求,运用CATIA、FLUENT等软件,进行飞行汽车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动力系统的选择、螺旋桨的布局、重心的布局以及车身的减阻设计。(4)根据设计的总体参数和旋翼参数,通过MATLAB编程进行飞行汽车性能的计算,包括在地面和空中两种模式下的性能,地面模式主要计算了飞行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和最大爬坡度,飞行模式主要计算了最大平飞速度、升限和航程航时等。本文的研究形成了多种构型的自转旋翼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可以为自转旋翼式飞行汽车的旋翼构型选择和总体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学位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V275.1;U469.79
【部分图文】:

自转旋翼,总体方案设计,事实证明,交通工具


自转旋翼式飞行汽车总体方案设计。这些事实证明了飞行汽车技术已经进行快速的发展,完善。种同时具有地面与空中模式的交通工具,拥有很多独用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无需受到规定道路的限制;与影响更小,在很多方面有着方便快捷的优势。现状状发展,飞行汽车爱好者已经设计出了很多型号的飞行产和使用,但也极大的促进了飞行汽车的发展[4-6]。本飞行汽车分为四大类:飞行汽车

旋翼,共轴,涵道,升力


图 1.2 旋翼类飞行汽车(共轴式) 图 1.3 旋翼类飞行汽车(多旋翼式)这一大类包含飞行汽车的种类较多,都是选用旋翼作为升力机构,可根据不同的旋翼构分为共轴双旋翼式(如图 1.2)、倾转旋翼式、横列式、多旋翼式飞行汽车(如图 1.3)等。图 1.2 中的共轴双旋翼飞行汽车为例,其在地面为四轮式汽车,其车身上端安装有共轴双旋升力系统,该升力装置主要用于提供飞行汽车前飞时的升力,其车身尾部两侧安装两副涵道提供前进的推力。该型飞行汽车航向的操纵既可以如图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一般通过上/下旋翼扭矩差使得飞行汽车偏航,也可以操纵车身两侧的涵道进行偏航。其俯仰可通过两副涵道上倾转进行操纵。但是其旋翼系统尺寸太大,无法在较窄的城市道路通行,暂只能运用于军事域。(3)推进式飞行汽车

旋翼,共轴


图 1.2 旋翼类飞行汽车(共轴式) 图 1.3 旋翼类飞行汽车(多旋翼式)这一大类包含飞行汽车的种类较多,都是选用旋翼作为升力机构,可根据不同的旋翼构分为共轴双旋翼式(如图 1.2)、倾转旋翼式、横列式、多旋翼式飞行汽车(如图 1.3)等。图 1.2 中的共轴双旋翼飞行汽车为例,其在地面为四轮式汽车,其车身上端安装有共轴双旋升力系统,该升力装置主要用于提供飞行汽车前飞时的升力,其车身尾部两侧安装两副涵道提供前进的推力。该型飞行汽车航向的操纵既可以如图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一般通过上/下旋翼扭矩差使得飞行汽车偏航,也可以操纵车身两侧的涵道进行偏航。其俯仰可通过两副涵道上倾转进行操纵。但是其旋翼系统尺寸太大,无法在较窄的城市道路通行,暂只能运用于军事域。(3)推进式飞行汽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超;李建波;韩东;;自转旋翼机飞行性能理论建模技术[J];航空学报;2014年12期

2 姬乐强;朱清华;李建波;;共轴双旋翼及孤立旋翼自转气动特性试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3年05期

3 樊枫;史勇杰;徐国华;;剪刀式尾桨悬停状态气动力及噪声特性计算研究[J];航空学报;2013年09期

4 黄水林;林永峰;黄建萍;招启军;李明;;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流场及性能试验[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黄水林;招启军;徐国华;;纵列式双旋翼悬停状态气动干扰特性参数影响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易索;;世界首辆可折叠式机翼的飞行汽车试飞成功[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9年04期

7 于琦;;纵列式直升机与单旋翼直升机的对比分析[J];直升机技术;2008年02期

8 朱清华;李建波;倪先平;张呈林;;可跳飞自转旋翼飞行器推/升力系统参数优化[J];航空动力学报;2008年01期

9 朱清华;张呈林;倪先平;王华明;;改进遗传算法的纵列式直升机总体参数优化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陈维芹,徐国华,梅卫胜;悬停状态直升机剪刀式旋翼的试验研究[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水林;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气动干扰特性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彭名华;直升机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朱清华;自转旋翼飞行器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超;新概念涵道旋翼无人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洪磊;带机翼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3 陈晓;新型横列式直升机刚性旋翼气动性能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吴林波;纵列式直升机双旋翼/机身流场的CFD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7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57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