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汽车新型储能系统的研究
【学位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69.72
【部分图文】:
图 1-1 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图由于电动汽车内的能量始终以电能的形式进行传递,因此在能量回馈的过程中与传统燃油汽车存在很大的区别,在回馈的过程当中,电动汽车存在更多的回馈方式,以获得更高的回馈效率。目前,对于电动汽车,多采用辅助动力装置用于回馈制动能量,同时配备完善的能量控制策略。因此在目前的研究中,如何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能量利用率也是研究热点之一。1.3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众所周知,纯电动汽车电池比能量低,价格高等缺点,致使电池不能满足远距离行驶需求以及城市公交。而增程式电动汽车配备发动机-发电机组为汽车提供充足能量,增加行驶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其常用结构如图 1-2 所示。从能量传输的角度来讲,增程式电动汽车可以看做串联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可以用燃油发动机,也可以使用燃气发动机。根据汽车实际的行驶需求,增程式电动汽车运行模式可以
图 1-2 增程式电动汽车基本结构在各种新能源政策推广下,国内各车企开始致力于发展增程式电动汽车。 GA5、比亚迪秦、荣威 550plug-in、北汽 E150EV 等。2017 年第二届动力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重点介绍了增程式汽车技术。在 20瓦车展上,中国腾风发布了增程式电动超跑“至仁 RS”,该车搭载了一台微轮发动机,使其最高速度达 330km/h。国外比较典型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当属雪佛兰 VOLT,其纯电模式下行驶里程m,在增程模式下可行驶 570km,并且配备了完善的能量管理系统,可回收。2017 年 3 月,日本马自达公司公开的一项最新专利的相关专利图展示了一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其将转子发动机应用在增程器系统中,利用转子发发电机,提供增程所需能量,并计划 2019 年推向市场。2017 年 3 月,正道了三款增程式电动概念车:H600、K550、K750,搭载了“微型涡轮发电机超级电池”动力系统,驱动电机最大功率达 500kW,续航里程超过 1000km
增程式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于增程式电动汽车当蓄电池组电量充足,可以提供汽车爬坡、加速等能,车辆行驶动力仅由蓄电池提供,发动机-发电机组不参与工作,以纯电动运行。当控制单元检测到动力电池能量不足时,增程器开始工作,为蓄电电,并与蓄电池一起提供行驶所需电能。常规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其工作模式通常分为有三种:纯电动工作模式、增模式和能量回馈工作模式。纯电动工作模式的工作原理与纯电动汽车相同工作模式,当电池能量不足时由发动机-发电机组提供能量,驱动车辆行驶目的。增程式工作模式也是增程式电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区别之一增程器的储能技术较多,合理选择可以提高汽车的整车性能。增程式电动动力装置结构如图 2-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周友富;安菁;;基于专利共引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分析[J];情报学报;2013年03期
2 韩平军;张昉;朱思成;;电动汽车充电桩设计智能优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年22期
3 石小飞;;我国电动汽车现状面面观[J];河南电力;2018年12期
4 ;大众2019年在德推出共享电动汽车业务 目标全球市场[J];电动自行车;2018年09期
5 郑罗芳;;未雨绸缪 布局电动汽车充电桩管理[J];中国物业管理;2018年11期
6 周琳;;摩纳哥纯电动赛车闪亮世博会[J];广东交通;2010年04期
7 志豪;;我省将成世界电动汽车基地[J];广东交通;2010年02期
8 过学迅;黄妙华;;世界电动汽车发展走向[J];国际学术动态;2003年05期
9 程如烟;;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J];科技中国;2017年10期
10 ;2017年国内电动汽车究竟进步多少[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中豪;基于信息物理融合计算的电动汽车能源优化管理[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蒋哲;计及多元效益的电动汽车换电站与风电协同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詹晓晖;电动汽车对区域配电网的影响评估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韩鹏;面向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的微网智能体建模方法与仿真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刘兴涛;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状态估计策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6 杜静娟;电动汽车用高效高功率密度电机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侯贸军;电动汽车大规模并网的有功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8 李岩;计及电动汽车的区域智能微网建模与协同优化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9 金贤建;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参数估计与侧向稳定性鲁棒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0 邵玉龙;电动汽车BMS关键技术研究及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构建[D];吉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靖;基于SVG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无功补偿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王攀;电动汽车与天然气车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彭川;电动汽车充电桩智能充电系统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4 张进;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析与充电站布局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5 薛松;基于用户行为特性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优化配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6 孙玉容;基于Hadoop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7 田迪;电动汽车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8 李凯;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开发与控制参数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9 肖旭辉;分布式前驱电动汽车多工况电液复合制动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10 汤佩文;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双向功率变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8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287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