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2 11:40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钴酸锂/石墨体系电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高续航里程的需求。开发高容量的电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可替代的负极材料中,锡基负极得益于高容量、低电压、来源丰富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但锡基负极和其他合金类负极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在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260%),会造成电极材料的粉化,进而从集流体脱落,导致容量衰减很快。针对体积变化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对应的策略,包括了将锡材料做成各种纳米结构,与碳基质或者其他非活性材料复合,或者与过渡金属复合制成合金材料。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锡基负极的电化学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问题,纳米化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导致生成了更多的SEI膜,造成了大量的不可逆的锂消耗,大大降低了锡基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材料颗粒越小,对首效影响的越大。通过增加正极材料的负载量虽然可以弥补负极SEI生长所消耗的锂源,但是使用过量的正极材料会降低全电池的能量密度。如果在负极材料做成电极前就预先富含锂,也就是将材料进行预锂化,就可以弥补生长SEI膜的不可逆的锂损失。当前报道过的预锂化的方法有三种...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预锂化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橄榄石结构材料L洲PO;(M二Fe、Mn、Co、Ni)的晶体结构和电于结构

形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插入型,尖晶石相


往往转移大于一摩尔的电子,因此比容量都很高,远远大于商用的金属氧化物正??极;但是转化反应的脱嵌锂电位对于正极材料而言太低,这也是转换型正极的弊??端。图1.4中所示氟化铁嵌锂后转化为铁金属颗粒分散在氟化锂基质中的结构。??新相的形貌和空间分布对材料的导电性有很大影响,而且会影响转化反应的可逆??性。第二种转换反应包括硫系单质的脱嵌锂反应[39,40],如硫正极虽然比容量也??很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硫及硫化锂的固有导电性差,导致电极整??体的导电性差,电极制备需要更多的导电炭黑添加剂,降低其能量密度;硫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大,造成电极的不稳定性;硫化锂存在严重的穿梭效应,可??能透过隔膜穿梭到负极表面,并在负极表面沉积下来,导致容量衰减很快。??对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增??加材料的输出电压

示意图,石墨,纳米颗粒,倍率


MaXb?a?M?+?b?LinX??图1.5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不同反应机理的示意图??插入型材料主要包括石墨和尖晶石相钛酸锂[42,43]。石墨作为商业负极材料??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但是石墨的比容量比较低,只有372?mAh/g,而且倍率性??能不佳,在高倍率下容易出现析锂现象。相对而言,钛酸锂的稳定性要好很多,??因为钛酸锂的氧化还原电位在1.55V,不会出现锂枝晶或者析锂现象。钛酸锂的??晶体结构也非常稳定,脱嵌锂的过程中体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经过多次循环电??极的整体结构依然保持完好,循环性能优异。然而,钛酸锂本征导电性很差,离??子扩散效率也不高,导致电极的倍率性能不佳。通常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将??钛酸锂设计成纳米孔结构;或者用碳材料或者其他氧化物进行包覆处理。??合金类负极主要包括第四、第五主族元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师昌绪,杨裕生,陈立泉.  新材料产业. 2010(10)



本文编号:3014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014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d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