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06:53
  电动汽车是以清洁电力作为动力源的交通工具,随着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增强,在未来汽车行业上,电动汽车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并入电网时,将会对电网产生一定的冲击。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储能元件,不仅能从电网中汲取电能,而且在电网负荷高峰时,可以通过V2G技术向电网输送能量。本文围绕基于V2G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介绍了V2G技术的主要概念,分析了电动汽车不同的充电方式和充电负荷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充电负荷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出不同规模大小电动汽车的负荷分布。然后基于某地区的日负荷曲线,讨论了电动汽车在无序充电的情况下,新负荷曲线对于原负荷曲线产生的影响。(2)建立了一种基于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多目标优化控制模型,在考虑了电网侧和用户侧的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合理的分时充放电电价机制,采用改进的NSGA-Ⅱ算法求解该模型。结果表明本文制定的分时电价策略可以控制电动汽车充放电方案以优化系统运行,激励用户参与V2G行为。(3)建立了3类电动汽车价格型需求响应模型,顾忌电网侧及用户侧双方面的利益,在遗传算法理论基础上,对适... 

【文章来源】: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的研究


V2G结构示意图

技术系统,原理框图,充放电,充放电容量


图 1-2 V2G 技术系统原理框图Fig.1-2 Schematic diagram of V2G technology system图 1-3 所示的是 V2G 技术的充放电业务流程图。运行系统启动时,首,获取 BMS 中电池组信息和受控的条件,得到可充放电的容量,之后根控制策略和充放电容量算法,计算出电网允许的充放电容量,然后将此给 BMS 系统,通过监视其充放电状态进行充放电操作。最后将充放电数数据库将其存储起来,从而完成整个充放电业务流程。

充放电,业务流程图,充放电容量


图 1-2 V2G 技术系统原理框图Fig.1-2 Schematic diagram of V2G technology system 1-3 所示的是 V2G 技术的充放电业务流程图。运行系统启动时,首获取 BMS 中电池组信息和受控的条件,得到可充放电的容量,之后制策略和充放电容量算法,计算出电网允许的充放电容量,然后将 BMS 系统,通过监视其充放电状态进行充放电操作。最后将充放电据库将其存储起来,从而完成整个充放电业务流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扩展时间尺度下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J]. 苗世洪,徐浩,钱甜甜,冉晓洪,白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23)
[2]基于需求响应的电动汽车经济调度[J]. 潘樟惠,高赐威.  电力建设. 2015(07)
[3]含分布式电源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配电网多目标规划研究[J]. 刘柏良,黄学良,李军,钱欣,程骏.  电网技术. 2015(02)
[4]基于多代理系统的电动汽车协调充电策略[J]. 辛昊,严正,许少伦.  电网技术. 2015(01)
[5]电动汽车和可控负荷参与配电系统阻塞管理的市场机制[J]. 刘伟佳,吴秋伟,文福拴,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24)
[6]计及可入网电动汽车最优时空分布的双层经济调度模型[J]. 张谦,刘超,周林,李春燕,干曦.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20)
[7]基于动态分时电价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序充电策略[J]. 徐智威,胡泽春,宋永华,张洪财,陈晓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22)
[8]基于离散吸引力模型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最优分时电价研究[J]. 高亚静,吕孟扩,王球,梁海峰,张建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22)
[9]集中充电模式下的电动汽车调频策略[J]. 姚伟锋,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陈凤云,李梁.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09)
[10]计及车主满意度的电动汽车最优峰谷分时电价模型[J]. 高亚静,王辰,吕孟扩,梁海峰.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4(02)

硕士论文
[1]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研究[D]. 蒋小维.湖北工业大学 2016
[2]电力市场分区电价理论与应用[D]. 汤慧娣.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
[3]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问题的研究[D]. 黄少芳.北京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74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074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