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新能源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1 03:16
  随着环保理念、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日渐成熟,产量和销量都有了显著提升。汽车设计师提出了各种方案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舒适性,座椅是乘员和汽车接触最多最直接的部件,用来支撑乘员重量,减弱地面传递的振动和冲击,为乘员提供安全和舒适的乘坐条件。但当前国内相关产品设计时仍沿用传统燃油车设计原则,未充分考虑新能源汽车特点。本文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探索和讨论新能源汽车座椅舒适性、安全性、整体造型,尝试设计一款安全可靠、乘坐舒适、更具前卫感和科技感的新能源汽车座椅。通过用户问卷调查、4S店销售员和用户访谈等方法进行市场调研,对用户使用习惯、使用感受、价格等方面进行初步了解,统计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座椅使用过程中的现状和痛点,吸取现有新能源汽车座椅产品在功能、造型、材料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针对新能源汽车特点、用户心理生理人性化设计需求为基础,使用人机工程学作为理论依据,做出设计上的突破和优化。首先,以人机工程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中国成人人体尺寸,调整优化新能源汽车座椅尺寸参数,对新能源汽车座椅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操作舒适性进行探讨;其次,搜集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新能源汽车座椅设计研究


奔驰1号①

车座,福特,汽车,座椅


第1章绪论2史,汽车座椅从硬到软,从功能单一到功能丰富,是为数不多一直处于完善中的汽车部件。谈起汽车的发展史,就不得不提到汽车刚诞生时期,在汽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奔驰1号”(如图1.1所示),它是由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3]。戴姆勒制造出了最早的汽车座椅,十分简陋,坐垫和靠背把棉花等作为填充材料。总的来说,“奔驰一号”造型以马车为主,座椅造型简单,就是“木板+垫子”的组合。图1.1奔驰1号①随着汽车性能的提升,人们驾驶汽车行走的里程越来越远,乘驾时间越来越长,带着垫子的木板已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人们需要更舒适的乘驾环境。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创办的福特汽车在1908年推出了著名的福特T型车(如图1.2所示),福特T型车整个座椅从靠背到坐垫都被柔软材料所覆盖,内部增加填充物,更换座椅表面材料,受限于当时人机工程学尚未出现,汽车座椅仍处于蛮荒年代。图1.2福特T型车座椅②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座椅变得越来越柔软舒适,但大沙发似的贯通式座椅①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detail/huitu/20150709/070330740200.html②图片来源:http://www.nipic.com/detail/huitu/20150709/070330740200.html

马丁,座椅,汽车


第1章绪论3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和侧向支撑性,在汽车拐弯时,因为没有安全带的束缚,驾驶员和乘客经常东倒西歪,使驾驶员难以控制方向、油门、刹车和换挡,这给乘员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前座椅的设计理念是不断提升座椅舒适性,但不佳的支撑性和保护性容易给车上乘员带来伤害,经过汽车工程师和设计师的不断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出现了现在常见的分体式座椅,如007的经典座驾1963年款的阿斯顿·马丁DB5座椅,如图1.3所示。图1.3阿斯顿·马丁DB5座椅①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纷纷购买汽车,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交通事故频发,这迫使人们更加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设计,经过对各种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模拟实验,发现交通事故中驾驶员和乘客颈椎受伤的几率非常大,而问题就出现在座椅上。1963年沃尔沃汽车公司注册三点式汽车安全带专利,并在自产的汽车上装配。1966年美国率先颁布了《国家交通和机动车安全法》,强制规定了汽车座椅构造与固定要求。1969年美国又强制规定汽车企业推出新车必须配备头枕,以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20世纪末,汽车设计理念不断完善,经过几十年的研发,汽车座椅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配合安全带,头枕,安全气囊,不仅能为驾乘者提供足够的支撑,也加强了汽车座椅的包裹性和保护性。此时,人们对汽车座椅提出了新的要求,汽车座椅不仅要安全,舒适,同时要有更多的功能,更实用。如日本本田在汽车座椅上就下了一番很大的功夫,如图1.4所示,其设计的魔术座椅可以通过向上翻折坐垫,获得一个纵向高度可观的车内空间,同时后排座椅向前放倒后,又能有效扩展载物空间。①图片来源:http://www.chinanews.com/auto/2015/02-16/7068860.shtml.


本文编号:3075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075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b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