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乘员动态热反应及热舒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0 15:10
目前人体热舒适的研究已经得到了汽车设计者的广泛关注,保证车内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对驾驶安全,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系统中,集合了对流、辐射、蒸发、传导等热交换模型,乘员热舒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乘员一些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也导致乘员热舒适状态的变化。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系统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且动态变化,以及乘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对热舒适性的影响,使得汽车动态的热舒适性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建立乘员动态热反应及热舒适评价值方法体系,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和动态热舒适评价方法,研究在汽车瞬态不均匀环境中的乘员热反应和热舒适的动态变化情况。首先分析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统热特性,主要针对乘坐空间热环境、人体热反应计算、乘员热舒适评价进行研究,为数值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建立乘员动态热反应及热舒适评价数值模型,将乘员舱的CFD流场分析数据结果导入,结合人体热调节模型和Berkeley热舒适评价方法,计算车内瞬态不均匀热环境下的乘员动态热反应和热舒适,仿真结果得到了试验的验证;在汽车冬季制热工况下,利用计算模型对乘员的平均皮肤温度、热调节反应量、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动态变化情...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
二章 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统热特性模型员处在相对密闭的车室空间内,乘员热舒适状态直接受到车室内环境参数的影车车身隔热储热能力较差,且太阳辐射透过车窗玻璃进入车内,因此乘员舱热易受外部天气状况的影响,外界不同的环境因素如天气状况、温度、风速等,车乘员舱的热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如图 2-1 所示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递过程。在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统中,热量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式进行传递。辐射传热主要包括车内表面热辐射、外界太阳辐射、周围环境辐射热包括外界环境气流对车身外壁面的对流传热、空调气流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壁面之间的热传导、车身表面对人体接触面的热传导等。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动态变化且相互耦合,导致乘坐空间内环境参数处在动态,且在车内的分布高度不均匀。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系表。在图中可以看出,在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统中,主要涉及到乘空间、外环境这三个要素,该环境系统中各子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它们是相互影耦合的。车舱热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乘坐空间乘员 乘员热调节反应 乘员热平衡乘员热舒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动机排气歧管流固耦合热特性分析[J]. 郑习娇,陈吉清,兰凤崇,张晓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12)
[2]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降温过程动态特性分析研究[J]. 张文灿,陈吉清,兰凤崇. 机械工程学报. 2016(14)
[3]汽车空调送风格栅优化与乘员热舒适性改进[J]. 唐江明,谷正气,莫志姣,文琪,张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4]太阳辐射下汽车仪表板热负荷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 陈吉清,李丽芬,兰凤崇,揭敢新. 汽车工程. 2015(12)
[5]老化试验过程中汽车内外表面传热特性和温度场变化的研究[J]. 陈吉清,郭巧嫣,李丽芬,揭敢新,王俊,张晓东. 汽车工程. 2015(11)
[6]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J]. 兰凤崇,魏文,郭巧嫣,李丽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7]基于高温人体热反应模型的生理参数预测[J]. 杨杰,翁文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1)
[8]客车室内悬浮生物颗粒传播与控制数值研究[J]. 余勇,谷正气,刘水长,赵万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2)
[9]汽车空调风道改进及对乘员热舒适性影响分析[J]. 谷正气,申红丽,杨振东,尹郁琦. 重庆大学学报. 2013(08)
[10]太阳辐射下车窗玻璃特性对车内温度场的影响研究[J]. 张文灿,陈吉清,兰凤崇. 机械工程学报. 2011(22)
博士论文
[1]基于中国人热特性的多节点热舒适模型[D]. 周鑫.上海交通大学 2015
[2]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与乘员热舒适性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 张文灿.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夏季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研究[D]. 谈美兰.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研究[D]. 赵梦洋.武汉理工大学 2015
[2]自然暴露下汽车乘员舱及内外部件热负荷规律仿真与试验研究[D]. 李丽芬.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非均匀—过渡热环境下人体皮肤温度的研究[D]. 李敏.大连理工大学 2013
[4]基于Smith模型的三维有限元人体热调节模型[D]. 赵阳.大连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91210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论文研究框架
二章 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统热特性模型员处在相对密闭的车室空间内,乘员热舒适状态直接受到车室内环境参数的影车车身隔热储热能力较差,且太阳辐射透过车窗玻璃进入车内,因此乘员舱热易受外部天气状况的影响,外界不同的环境因素如天气状况、温度、风速等,车乘员舱的热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如图 2-1 所示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递过程。在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统中,热量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式进行传递。辐射传热主要包括车内表面热辐射、外界太阳辐射、周围环境辐射热包括外界环境气流对车身外壁面的对流传热、空调气流对流传热;传导传热壁面之间的热传导、车身表面对人体接触面的热传导等。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动态变化且相互耦合,导致乘坐空间内环境参数处在动态,且在车内的分布高度不均匀。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关系表。在图中可以看出,在乘员-乘坐空间-外环境综合系统中,主要涉及到乘空间、外环境这三个要素,该环境系统中各子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它们是相互影耦合的。车舱热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如下。乘坐空间乘员 乘员热调节反应 乘员热平衡乘员热舒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动机排气歧管流固耦合热特性分析[J]. 郑习娇,陈吉清,兰凤崇,张晓东.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12)
[2]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降温过程动态特性分析研究[J]. 张文灿,陈吉清,兰凤崇. 机械工程学报. 2016(14)
[3]汽车空调送风格栅优化与乘员热舒适性改进[J]. 唐江明,谷正气,莫志姣,文琪,张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4]太阳辐射下汽车仪表板热负荷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 陈吉清,李丽芬,兰凤崇,揭敢新. 汽车工程. 2015(12)
[5]老化试验过程中汽车内外表面传热特性和温度场变化的研究[J]. 陈吉清,郭巧嫣,李丽芬,揭敢新,王俊,张晓东. 汽车工程. 2015(11)
[6]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J]. 兰凤崇,魏文,郭巧嫣,李丽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0)
[7]基于高温人体热反应模型的生理参数预测[J]. 杨杰,翁文国.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1)
[8]客车室内悬浮生物颗粒传播与控制数值研究[J]. 余勇,谷正气,刘水长,赵万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12)
[9]汽车空调风道改进及对乘员热舒适性影响分析[J]. 谷正气,申红丽,杨振东,尹郁琦. 重庆大学学报. 2013(08)
[10]太阳辐射下车窗玻璃特性对车内温度场的影响研究[J]. 张文灿,陈吉清,兰凤崇. 机械工程学报. 2011(22)
博士论文
[1]基于中国人热特性的多节点热舒适模型[D]. 周鑫.上海交通大学 2015
[2]汽车乘坐空间热环境与乘员热舒适性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 张文灿.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夏季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研究[D]. 谈美兰.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研究[D]. 赵梦洋.武汉理工大学 2015
[2]自然暴露下汽车乘员舱及内外部件热负荷规律仿真与试验研究[D]. 李丽芬.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非均匀—过渡热环境下人体皮肤温度的研究[D]. 李敏.大连理工大学 2013
[4]基于Smith模型的三维有限元人体热调节模型[D]. 赵阳.大连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9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09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