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对标混合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解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4 06:20
  国际上先进的混合动力发动机通过采用多项关键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在进行混合动力发动机开发时,解析关键技术对混合动力发动机性能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一台先进的发动机作为对标发动机,对其采用的关键技术对对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他的一些关键技术对对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关键技术对对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工作解析了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为混合动力发动机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首先通过对标发动机的结构测绘,并根据台架试验数据,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对标发动机仿真模型;利用modeFRONTIER软件与GT-POWER相耦合,在发动机高效率工况范围内对发动机仿真模型进行了分区域多目标优化标定,得到了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对标发动机仿真模型。随后,开展了对标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对对标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解析研究。分析了缸内直喷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对缸内直喷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进排气正时对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影响,研究了进排气正时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分析了米勒...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标混合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解析研究


图1-2可变配相

外特性,米勒,高负荷


图1-4?3200?r/min外特性对比[23]??Fig.?1-4?Comparison?of?full-load?characteristics?at?3200?r/min??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永兴进行了不同工况下改变IVO和EVO的试验研宂,研了?IVO和EVO在低负荷和高负荷下对油耗的影响和IVO和EVO在高负荷下对动机爆震的影响。得出低负荷下气门重叠角增大后,一方面:泵气损失降低,有于降低燃油消耗,另一方面:燃烧循环变动增大,不利于降低油耗;高负荷下油随着进气相位的提前或者排气相位的推迟而升高;同时,在EVC比较提前的工下,IVO推迟后,爆震倾向降低[24]。??(3)米勒循环技术??1947年,美国工程师米勒第一次提出了米勒循环的概念。其受到阿特金森环的启发,通过控制进气门的关闭时刻,提前关闭进气门,减少缸内的进气量,压缩冲程之前,先让混合气经历一个膨胀的过程,降低了实际压缩比,但没有改膨胀比,从而使有效膨胀比大于有效压缩比,以此来提高发动机性能125]。应用米循环不仅可以使发动机的热效率得到提高,还可以在部分负荷下减小发动机的

进气门,开度,进气,高负荷


进气VVT升度/(T?W?进气VVT开度/(*C?A)??图1-3?1800?r/min外特性对比[23]??Fig.?1-3?Comparison?of?fiill-load?characteristics?at?1800?r/min???80r?n〇t??C^60???f?324??i?350'?玆.?N.??tl?340?y?m?^?318???\?? ̄ ̄??mum?\??3』'?*??撙气VVT开度-I0T.A?辑?3i;?.?—》气'、4?家\??310-?—i5VVnIl*-20!:A?—tt'tVVT开?fft-3(rt:A?\??3〇〇i?,—■排气?VVT?开度-'OT.A?.?,?,??〇?10?20?30?40?fl?10?20?30?40??迸气WT开度/T.A?进气V?VT开度/t:A??图1-4?3200?r/min外特性对比[23]??Fig.?1-4?Comparison?of?full-load?characteristics?at?3200?r/min??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永兴进行了不同工况下改变IVO和EVO的试验研宂,研宄??了?IVO和EVO在低负荷和高负荷下对油耗的影响和IVO和EVO在高负荷下对发??动机爆震的影响。得出低负荷下气门重叠角增大后,一方面:泵气损失降低,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另一方面:燃烧循环变动增大,不利于降低油耗;高负荷下油耗??随着进气相位的提前或者排气相位的推迟而升高;同时,在EVC比较提前的工况??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发动机设计与分析[J]. 徐玉梁,赵广兴,祖炳锋,王振,刘丽娜.  汽车技术. 2018(09)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排放与能耗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J]. 解难,孙龙,王玉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4)
[3]柴油机米勒循环结合EGR的性能分析及优化[J]. 胡志龙,崔毅,邓康耀,王新权,李先南.  船舶工程. 2017(01)
[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离线标定研究[J]. 王庆年,段本明,曾小华,朱庆林,李畅,巴特.  汽车工程. 2016(08)
[5]缸内高压直喷柴油/天然气喷射混合过程分析[J]. 张州榕,王谦,何志霞,戴礼明,吴玉强,高志胜.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5(10)
[6]双循环EGR对VGT柴油发动机NOx排放和油耗影响的模拟分析[J]. 杜锴,孙跃东,姚建明,赵钦忠.  内燃机工程. 2016(06)
[7]直喷增压汽油机采用高压缩比技术的研究[J]. 廖丽平,谢晓倩.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6)
[8]VVT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马少康,乔佳伟,王义夫,梁涛,乔闯.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4(06)
[9]进气门晚关与高压缩比技术在汽油机上的应用[J]. 秦静,李云龙,张少哲,裴毅强,尚宇,赵焕,吴学松,刘斌,胡铁刚,詹樟松.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14(11)
[10]可变进气歧管及VVT技术在发动机上的应用[J]. 王军,雷蕾,张超,王宏大,路明.  汽车零部件. 2014(06)

博士论文
[1]空气辅助直喷汽油机喷雾特性及缸内混合气形成的研究[D]. 白洪林.天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铺层参数对风力机叶片性能影响的敏感度分析[D]. 林朋远.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2]GDI发动机应用米勒循环提高经济性的研究[D]. 姜伟.吉林大学 2016
[3]基于GT-Power和Simulink的柴油机停缸技术研究[D]. 黄俊.西南交通大学 2016
[4]基于CFD仿真分析开发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的研究[D]. 向璐.重庆交通大学 2016
[5]米勒循环在天然气发动机上的性能开发研究[D]. 赵涛.湖南大学 2016
[6]大功率柴油机米勒循环及工作过程仿真研究[D]. 倪益民.广西科技大学 2015
[7]可变排量技术在直喷汽油机上应用的研究[D]. 丁明峰.吉林大学 2015
[8]分层EGR控制参数对GDI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D]. 姜北平.吉林大学 2015
[9]EGR和VVT在汽油机涡轮增压中的应用[D]. 范振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10]GDI发动机缸内喷雾场仿真研究[D]. 张恩源.重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97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097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