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辆响应识别路面不平度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07:27
路面不平度对于汽车的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和道路质量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准确获得路面不平度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目前,可以通过测量和识别得到路面不平度。测量虽然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路面不平度,但是成本较高,有些测量仪器的测量效率较低,有些测量方法的实现较为复杂。因此,采用识别路面不平度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测量效率,实现起来相对简单。与传统的路面不平度识别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减少人为工作量,不需要事先知道车辆参数,只需要神经网络的训练就可以建立车辆响应和路面不平度的关系。因此,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将车辆响应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对路面不平度进行识别。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基于车辆响应对路面不平度进行识别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仍有一些不足,没有考虑哪些车辆响应最适合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没有考虑哪种神经网络最适合识别路面不平度,较少研究其他条件—如测试集采样点数、随机噪声和车速等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建立汽车平顺性模型基础上,通过仿真获得路面不平度和车辆响应,分别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和输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神经网络的输入方案进行设计。利用方差分析法确定车辆响应对评价指标影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PL路面纵剖面仪随着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测量仪器开始出现[18-19]
s D. Gillespie[22]对于路面不平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D.S.Hammond[23]使用高分辨率激光雷达和空间处理技术进行k Jolly[24]基于激光传感器和车身加速度,采用滤波技术生成路面[25]介绍了 TRL 型高速路面计,对其进行了改进。Pankaj Kuma术,沿路线采集准确和密集的点云数据,利用数据处理算法拟lys[27]应用 IMU 测量车辆俯仰角,激光传感器测量相等间隔的信号,根据路面不平度测量递推公式测量路面不平度。Nichola感器、GPS、惯性测量单元等多个传感器,利用卡尔曼滤波技量。内发展概述于路面不平度的测量起步较晚,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前应用纪 70 年代末应用多轮测平车较多,现在这两种测量仪器应用,针对国内测量条件较为落后的局面,研发了真实路形计[29],量仪器采用三角度求和方案,具有良好的幅频特性,测量精度但是,其对测量角的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产生误差。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速度,可以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上靠近减振器顶部的地方实际车辆当中,只需要安装三个车身垂直加速度传感器[85-86],如图 2.2 所 可以看出,存在左前车身加速度传感器(G341)、右前车身加速度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G343)。因此,这里不考虑b4z 。表 2.1 主要加速度响应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bz 右后车轮垂直加速度4z车身俯仰角加速度 左前车身垂直加速度b1z车身侧倾角加速度 右前车身垂直加速度b2z左前车轮垂直加速度1z 左后车身垂直加速度b3z右前车轮垂直加速度2z 右后车身垂直加速度左后车轮垂直加速度3z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伏发电系统的RBF神经网络预测研究[J]. 迟晨.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03)
[2]基于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评价人眼像差对视网膜像质的影响[J]. 杨彦荣,戴云. 光学学报. 2017(03)
[3]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飞机飞行性能模型预测[J]. 杨任农,张振兴,张滢,张欢,于茗,薛国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4]基于改进AFSA的路面不平度时域估测[J]. 王静,鲁杨,程准,刘奕贯,鲁植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5]基于MEMS器件的车辆姿态测量系统开发[J]. 王建锋,张红,李平. 中国科技论文. 2015(19)
[6]基于辨识路面的矿用自卸车平顺性优化[J]. 朱一帆,谷正气,张沙. 振动与冲击. 2015(13)
[7]基于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整车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仿真研究[J]. 张昆,习文辉,邓文华,杨修建,高晋,陆修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8]基于GA-BP网络的矿山路面不平度辨识[J]. 谷正气,朱一帆,张沙,马骁骙. 中国机械工程. 2014(23)
[9]基于优化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路面不平度识别[J]. 刘庆华,周帏,何仁,张利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2)
[10]汽车车轮轮心与车身相对位移测量方法的探讨[J]. 王朝斌,吴旭,熊吉. 汽车科技. 2014(05)
博士论文
[1]基于路面识别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研究[D]. 秦也辰.北京理工大学 2016
[2]路面不平度垂向传递机理及其对车辆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研究[D]. 刘永臣.江苏大学 2013
[3]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中逆问题的研究[D]. 张丽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汽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协同研究与仿真实现[D]. 王维.吉林大学 2016
[2]某轿车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研究[D]. 周瑜.吉林大学 2016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钛合金加工切削力预测模型研究[D]. 王雷.天津理工大学 2016
[4]D级轿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状态灰预测模糊控制研究[D]. 禚帅帅.吉林大学 2015
[5]基于ARM的车载式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设计[D]. 詹松林.江苏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MARG传感器的车辆姿态测量系统设计[D]. 赵鑫炉.中北大学 2014
[7]基于软路面的矿用自卸车操纵稳定性分析与优化[D]. 董志军.湖南大学 2014
[8]非接触式激光地面不平度仪的设计[D]. 金文忻.南京农业大学 2014
[9]车载式路面不平度采集系统设计[D]. 夏鹏飞.江苏科技大学 2014
[10]微型轿车纵向冲击振动的分析与改善[D]. 刘晓莹.吉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27199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PL路面纵剖面仪随着激光测距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测量仪器开始出现[18-19]
s D. Gillespie[22]对于路面不平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D.S.Hammond[23]使用高分辨率激光雷达和空间处理技术进行k Jolly[24]基于激光传感器和车身加速度,采用滤波技术生成路面[25]介绍了 TRL 型高速路面计,对其进行了改进。Pankaj Kuma术,沿路线采集准确和密集的点云数据,利用数据处理算法拟lys[27]应用 IMU 测量车辆俯仰角,激光传感器测量相等间隔的信号,根据路面不平度测量递推公式测量路面不平度。Nichola感器、GPS、惯性测量单元等多个传感器,利用卡尔曼滤波技量。内发展概述于路面不平度的测量起步较晚,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前应用纪 70 年代末应用多轮测平车较多,现在这两种测量仪器应用,针对国内测量条件较为落后的局面,研发了真实路形计[29],量仪器采用三角度求和方案,具有良好的幅频特性,测量精度但是,其对测量角的精度要求较高,否则会产生误差。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速度,可以通过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上靠近减振器顶部的地方实际车辆当中,只需要安装三个车身垂直加速度传感器[85-86],如图 2.2 所 可以看出,存在左前车身加速度传感器(G341)、右前车身加速度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G343)。因此,这里不考虑b4z 。表 2.1 主要加速度响应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bz 右后车轮垂直加速度4z车身俯仰角加速度 左前车身垂直加速度b1z车身侧倾角加速度 右前车身垂直加速度b2z左前车轮垂直加速度1z 左后车身垂直加速度b3z右前车轮垂直加速度2z 右后车身垂直加速度左后车轮垂直加速度3z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伏发电系统的RBF神经网络预测研究[J]. 迟晨.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03)
[2]基于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评价人眼像差对视网膜像质的影响[J]. 杨彦荣,戴云. 光学学报. 2017(03)
[3]基于NARX神经网络的飞机飞行性能模型预测[J]. 杨任农,张振兴,张滢,张欢,于茗,薛国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4]基于改进AFSA的路面不平度时域估测[J]. 王静,鲁杨,程准,刘奕贯,鲁植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5]基于MEMS器件的车辆姿态测量系统开发[J]. 王建锋,张红,李平. 中国科技论文. 2015(19)
[6]基于辨识路面的矿用自卸车平顺性优化[J]. 朱一帆,谷正气,张沙. 振动与冲击. 2015(13)
[7]基于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整车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仿真研究[J]. 张昆,习文辉,邓文华,杨修建,高晋,陆修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8]基于GA-BP网络的矿山路面不平度辨识[J]. 谷正气,朱一帆,张沙,马骁骙. 中国机械工程. 2014(23)
[9]基于优化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路面不平度识别[J]. 刘庆华,周帏,何仁,张利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2)
[10]汽车车轮轮心与车身相对位移测量方法的探讨[J]. 王朝斌,吴旭,熊吉. 汽车科技. 2014(05)
博士论文
[1]基于路面识别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研究[D]. 秦也辰.北京理工大学 2016
[2]路面不平度垂向传递机理及其对车辆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研究[D]. 刘永臣.江苏大学 2013
[3]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中逆问题的研究[D]. 张丽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汽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协同研究与仿真实现[D]. 王维.吉林大学 2016
[2]某轿车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研究[D]. 周瑜.吉林大学 2016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钛合金加工切削力预测模型研究[D]. 王雷.天津理工大学 2016
[4]D级轿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状态灰预测模糊控制研究[D]. 禚帅帅.吉林大学 2015
[5]基于ARM的车载式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设计[D]. 詹松林.江苏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MARG传感器的车辆姿态测量系统设计[D]. 赵鑫炉.中北大学 2014
[7]基于软路面的矿用自卸车操纵稳定性分析与优化[D]. 董志军.湖南大学 2014
[8]非接触式激光地面不平度仪的设计[D]. 金文忻.南京农业大学 2014
[9]车载式路面不平度采集系统设计[D]. 夏鹏飞.江苏科技大学 2014
[10]微型轿车纵向冲击振动的分析与改善[D]. 刘晓莹.吉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27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12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