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参与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0 15:35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不仅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与供给侧改革战略的需求导向,而且有利于助力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可持续性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但是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私人交通领域中,由于新能源汽车在经济性、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消费者对其接受度和使用率普遍较低,致使其推广进程受阻。针对这一困境,除了政策支持与加快技术创新之外,商业模式的作用也逐步受到关注,被认为是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要推手。然而,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商业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因素众多、联系错综复杂,现有研究多以案例分析等定性研究为主,在其结构的明确阐释和运行机理的系统研究方面较为薄弱。基于此,本文从多主体参与的视角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梳理了商业模式和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相关研究,剖析了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内涵阐述为以实现新能源汽车推广价值为目标,包括用户、各类供应商及政府等多层次参与主体的复杂价值系统。进一步地,利用价值三角形分析框架构建了多主体参与的新能源推广商业模式的概念模型...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商业模式内涵相关研究
2.1.1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现状
2.1.2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现状
2.2 新能源汽车推广相关研究
2.2.1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2.2.2 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研究现状
2.2.3 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现状
2.2.4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现状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3.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成
2.3.2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步骤
2.3.3 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商业模式的适用性
2.4 本章小结
3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概念模型构建
3.1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消费者偏好因素
3.1.2 技术因素
3.1.3 政策因素
3.1.4 成本因素
3.1.5 基础设施建设因素
3.1.6 社会影响因素
3.2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参与主体分析
3.2.1 用户层
3.2.2 供应商层
3.2.3 政府层
3.3 多主体参与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结构分析
3.3.1 价值主张模块
3.3.2 价值创造与传递模块
3.3.3 价值实现模块
3.3.4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概念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4.1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确定
4.2 模型结构及方程式说明
4.2.1 模型变量及因果关系分析
4.2.2 系统流图绘制
4.2.3 模型方程式说明
4.3 参数估计
4.3.1 影响新能源汽车吸引力的效用类参数估计
4.3.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私人汽车保有量的预测
4.3.3 其他参数的估计
4.4 仿真模拟及分析
4.4.1 政府政策支持
4.4.2 能源补给设施建设
4.4.3 运营方式创新
4.5 本章小结
5 对策与建议
5.1 明确价值主张
5.2 增强价值创造与传递能力
5.2.1 提高研发制造能力,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5.2.2 有效释放政策性红利,坚持发挥引导作用
5.2.3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完善能源供给网络
5.2.4 拓展运营范围与方式,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5.3 提升价值实现水平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模型所有方程
附录 B 关于郑州市消费者进行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调研问卷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策组合对领先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郭雯,陶凯,李振国. 科研管理. 2018(12)
[2]网络效应、新兴产业演化与生态位培育——来自电动汽车行业的ABM仿真研究[J]. 孙晓华,孙瑞,涂安娜. 管理科学学报. 2018(11)
[3]面向续航能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博弈研究[J]. 马亮,任慧维. 软科学. 2018(11)
[4]基于专利数据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区域分布特征分析[J]. 石秀,景睿,郑刚,侯光明.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8)
[5]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突破的商业模式创新[J]. 王志平,齐亚伟. 改革与战略. 2018(07)
[6]基于政府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研究[J]. 曹霞,邢泽宇,张路蓬. 运筹与管理. 2018(06)
[7]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与产业创新需求要素关联分析[J]. 王静,王海龙,丁堃,徐作圣.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05)
[8]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演进分析:行动者网络视角[J]. 王江,王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1)
[9]基于模糊认知图的纯电动汽车扩散分析[J]. 杨艳萍,闫宏斌,马铁驹. 系统管理学报. 2018(02)
[1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变迁与政策工具选择[J]. 李珒,战建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0)
本文编号:3179613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图
1.4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商业模式内涵相关研究
2.1.1 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现状
2.1.2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现状
2.2 新能源汽车推广相关研究
2.2.1 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2.2.2 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研究现状
2.2.3 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现状
2.2.4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研究现状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3.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成
2.3.2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步骤
2.3.3 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商业模式的适用性
2.4 本章小结
3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概念模型构建
3.1 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消费者偏好因素
3.1.2 技术因素
3.1.3 政策因素
3.1.4 成本因素
3.1.5 基础设施建设因素
3.1.6 社会影响因素
3.2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参与主体分析
3.2.1 用户层
3.2.2 供应商层
3.2.3 政府层
3.3 多主体参与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结构分析
3.3.1 价值主张模块
3.3.2 价值创造与传递模块
3.3.3 价值实现模块
3.3.4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概念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新能源汽车推广商业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4.1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确定
4.2 模型结构及方程式说明
4.2.1 模型变量及因果关系分析
4.2.2 系统流图绘制
4.2.3 模型方程式说明
4.3 参数估计
4.3.1 影响新能源汽车吸引力的效用类参数估计
4.3.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私人汽车保有量的预测
4.3.3 其他参数的估计
4.4 仿真模拟及分析
4.4.1 政府政策支持
4.4.2 能源补给设施建设
4.4.3 运营方式创新
4.5 本章小结
5 对策与建议
5.1 明确价值主张
5.2 增强价值创造与传递能力
5.2.1 提高研发制造能力,树立品牌战略意识
5.2.2 有效释放政策性红利,坚持发挥引导作用
5.2.3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完善能源供给网络
5.2.4 拓展运营范围与方式,提升运营服务质量
5.3 提升价值实现水平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模型所有方程
附录 B 关于郑州市消费者进行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调研问卷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策组合对领先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郭雯,陶凯,李振国. 科研管理. 2018(12)
[2]网络效应、新兴产业演化与生态位培育——来自电动汽车行业的ABM仿真研究[J]. 孙晓华,孙瑞,涂安娜. 管理科学学报. 2018(11)
[3]面向续航能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博弈研究[J]. 马亮,任慧维. 软科学. 2018(11)
[4]基于专利数据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区域分布特征分析[J]. 石秀,景睿,郑刚,侯光明.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8)
[5]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突破的商业模式创新[J]. 王志平,齐亚伟. 改革与战略. 2018(07)
[6]基于政府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研究[J]. 曹霞,邢泽宇,张路蓬. 运筹与管理. 2018(06)
[7]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与产业创新需求要素关联分析[J]. 王静,王海龙,丁堃,徐作圣.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05)
[8]中国电动汽车技术演进分析:行动者网络视角[J]. 王江,王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1)
[9]基于模糊认知图的纯电动汽车扩散分析[J]. 杨艳萍,闫宏斌,马铁驹. 系统管理学报. 2018(02)
[10]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变迁与政策工具选择[J]. 李珒,战建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10)
本文编号:3179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17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