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悬置结构原理及其隔振控制系统实验
发布时间:2021-09-05 08:52
针对现有磁流变液悬置的动刚度可控范围低、零场动刚度大及工作行程有限等问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在全工作频率范围内具有大动刚度范围、小零场动刚度和最大化工作行程的磁流变液悬置,即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悬置。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并结合试验验证,对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悬置的力学特性理论建模与试验测试、发动机振动控制系统动力学特性、隔振控制方法、发动机隔振系统仿真与实验进行了研究。在对该领域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本文提出的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悬置进行了电磁场仿真分析。建立了该悬置的可控阻尼力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基于搭建的伺服液压作动系统进行了悬置动静态力学特性实验,并通过BP神经网络对试验所得的阻尼和刚度模型进行了学习辨识,为后续的控制方法研究做好了准备。(2)在对发动机激振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单缸发动机最主要的垂向振动的整机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方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频率的分频段控制策略,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磁流变液悬置隔振仿真研究平台,对比研究了基于振动频率的...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elphi新型磁流变悬置Fig1.1Delphi’snovelmagnetorheologicalfluidenginemount
振系统中的关键,也是研究发动机隔振控置结构原理以及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试验分析,重点研究了对隔振系统有重要控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为了使控制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及阻尼随激振频率和励磁电流的变化结果性测试提出的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悬置在整个、较小的零场动刚度以及最大化的工作行试系统的基础上加上橡胶单元搭建了如图 学特性试验测试系统。
图 3.9 磁流变液悬置可控阻尼力试验测试系统ble damping force testing system for the propos率 2 Hz 的正弦位移激励下,磁流变液可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发动机隔振控制[J]. 李锐,陈伟民,廖昌荣,张红辉,李银国. 机械工程学报. 2009(03)
[2]潜艇浮筏隔振系统的半主动模糊滑模控制[J]. 赵成,陈大跃. 机械工程学报. 2008(02)
[3]发动机悬置研究综述[J]. 梁天也,史文库,唐明祥.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7(01)
[4]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隔振系统试验研究[J]. 潘存治,杨绍普,邢海军,刘希太.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03)
[5]内燃机整机振动的频域控制研究[J]. 付鲁华,林玉池,刘月辉. 内燃机学报. 2006(04)
[6]发动机振动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J]. 王永达,许沧粟. 汽车工程. 2006(07)
[7]内燃机整机振动神经网络自适应主动控制技术研究[J]. 艾延廷,王志. 内燃机工程. 2006(01)
[8]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计算方法[J]. 廖昌荣,余淼,张红辉,陈伟民,唐旭东. 中国公路学报. 2006(01)
[9]内燃机整机振动部分施控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J]. 郝志勇,付鲁华,舒歌群,王国军. 内燃机学报. 2000(03)
博士论文
[1]磁流变液挤压力学特性及磁流变液作动器磁滞特性研究[D]. 陈朋.合肥工业大学 2018
[2]动力总成磁流变弹性体悬置力学形成机制及控制方法研究[D]. 辛付龙.合肥工业大学 2017
[3]磁流变挤压悬置动态特性研究及其在汽车中的仿真应用[D]. 章新杰.吉林大学 2011
[4]基于磁流变液悬置的发动机隔振方法与试验研究[D]. 李锐.重庆大学 2009
[5]汽车动力总成振动主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孙国春.吉林大学 2007
[6]振动主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 孙红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7]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主动控制理论研究[D]. 闵海涛.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发动机磁流变悬置性能优化与实验研究[D]. 段绪伟.重庆大学 2013
[2]磁流变半主动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控制方法研究[D]. 王雪婧.吉林大学 2011
[3]汽车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动特性仿真研究[D]. 刘金.重庆大学 2011
[4]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及优化研究[D]. 熊伟.重庆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85042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Delphi新型磁流变悬置Fig1.1Delphi’snovelmagnetorheologicalfluidenginemount
振系统中的关键,也是研究发动机隔振控置结构原理以及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试验分析,重点研究了对隔振系统有重要控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为了使控制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及阻尼随激振频率和励磁电流的变化结果性测试提出的内旁通道阀式磁流变液悬置在整个、较小的零场动刚度以及最大化的工作行试系统的基础上加上橡胶单元搭建了如图 学特性试验测试系统。
图 3.9 磁流变液悬置可控阻尼力试验测试系统ble damping force testing system for the propos率 2 Hz 的正弦位移激励下,磁流变液可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发动机隔振控制[J]. 李锐,陈伟民,廖昌荣,张红辉,李银国. 机械工程学报. 2009(03)
[2]潜艇浮筏隔振系统的半主动模糊滑模控制[J]. 赵成,陈大跃. 机械工程学报. 2008(02)
[3]发动机悬置研究综述[J]. 梁天也,史文库,唐明祥.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7(01)
[4]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隔振系统试验研究[J]. 潘存治,杨绍普,邢海军,刘希太.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03)
[5]内燃机整机振动的频域控制研究[J]. 付鲁华,林玉池,刘月辉. 内燃机学报. 2006(04)
[6]发动机振动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J]. 王永达,许沧粟. 汽车工程. 2006(07)
[7]内燃机整机振动神经网络自适应主动控制技术研究[J]. 艾延廷,王志. 内燃机工程. 2006(01)
[8]汽车磁流变液减振器阻尼力计算方法[J]. 廖昌荣,余淼,张红辉,陈伟民,唐旭东. 中国公路学报. 2006(01)
[9]内燃机整机振动部分施控系统理论与试验研究[J]. 郝志勇,付鲁华,舒歌群,王国军. 内燃机学报. 2000(03)
博士论文
[1]磁流变液挤压力学特性及磁流变液作动器磁滞特性研究[D]. 陈朋.合肥工业大学 2018
[2]动力总成磁流变弹性体悬置力学形成机制及控制方法研究[D]. 辛付龙.合肥工业大学 2017
[3]磁流变挤压悬置动态特性研究及其在汽车中的仿真应用[D]. 章新杰.吉林大学 2011
[4]基于磁流变液悬置的发动机隔振方法与试验研究[D]. 李锐.重庆大学 2009
[5]汽车动力总成振动主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孙国春.吉林大学 2007
[6]振动主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 孙红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7]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主动控制理论研究[D]. 闵海涛.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发动机磁流变悬置性能优化与实验研究[D]. 段绪伟.重庆大学 2013
[2]磁流变半主动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控制方法研究[D]. 王雪婧.吉林大学 2011
[3]汽车发动机磁流变悬置动特性仿真研究[D]. 刘金.重庆大学 2011
[4]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及优化研究[D]. 熊伟.重庆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85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38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