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9 08:06
  我国的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国已经进入汽车大国的行列,但是汽车产业如何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效益是一种重大的难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解决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研究从绿色增长的角度为切入点,对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绿色增长能力进行评价,识别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首先,通过对绿色增长理论、绿色供应链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产业绿色增长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从产业环境、产业资源、产业技术和产业绩效四个维度分析其要素构成,通过分析四个要素的耦合关系,解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形成的基本机理。其次,构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的形成机理,从四个维度进行指标海选通过CA分析、变粗糙集筛选方法识别该产业绿色增长能力指标,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研究对象...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绿色增长的概念及特征
        2.1.1 绿色增长概念
        2.1.2 绿色增长特征
    2.2 绿色增长能力理论研究
        2.2.1 绿色增长能力概念
        2.2.2 绿色增长能力的影响因素
        2.2.3 绿色增长能力评价
        2.2.4 绿色增长能力提升
    2.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综述
        2.3.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3.2 国内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2.4 相关理论综述
        2.4.1 绿色供应链
        2.4.2 利益相关者
        2.4.3 生产者责任延伸
    2.5 现有研究评述
3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征分析
        3.1.1 研究对象界定
        3.1.2 特点分析
        3.1.3 要素构成
    3.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形成机理
    3.3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影响因子识别
        3.3.1 指标提取及筛选
        3.3.2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影响因子构成
    3.4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4.1 构建原则
        3.4.2 指标体系框架
        3.4.3 海选指标与解释说明
        3.4.4 初筛指标与定量筛选
        3.4.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
    4.1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方法
        4.1.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1.2 TOPSIS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
        4.1.3 分析步骤
    4.2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
        4.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4.2.2 组合权确定
        4.2.3 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计算
    4.3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4.3.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变化趋势的评价分析
        4.3.2 准则层变化趋势的评价分析
        4.3.3 准则层发展等级的评价分析
    4.4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增长能力提升对策建议
        4.4.1 产业环境层面
        4.4.2 产业资源层面
        4.4.3 产业技术层面
        4.4.4 产业绩效层面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分析[J]. 刘海滨,牛秀红,周佳宁.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06)
[2]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J]. 范志强.  产业创新研究. 2018(01)
[3]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新角色思考[J]. 赵福全.  汽车工艺师. 2018(01)
[4]国家级新区绿色增长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赵东方,武春友,商华.  当代经济管理. 2017(12)
[5]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J]. 赵世佳,赵福全,郝瀚,刘宗巍.  中国科技论坛. 2017(10)
[6]中国低速电动车产业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策略[J]. 赵福全,赵世佳,刘宗巍.  汽车工程学报. 2017(05)
[7]积聚资源优势 共促大数据发展[J]. 卢山.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7(08)
[8]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措施与目标协同有效吗?——基于1052条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J]. 张国兴,张振华,管欣,方敏.  管理科学学报. 2017(03)
[9]资源型城市绿色增长能力评价研究[J]. 吕晓菲,卢小丽.  科研管理. 2016(09)
[10]以“五化”协同引领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J]. 田文富.  区域经济评论. 2016(02)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研究[D]. 陆波.苏州大学 2017
[2]中国绿色增长程度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D]. 郭玲玲.大连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绿色增长关键影响因素研究[D]. 杨望.大连理工大学 2017
[2]基于Grey-DEMATEL方法的港口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王帅.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中国制造行业绿色增长效率测度研究[D]. 李梦茹.大连理工大学 2016
[4]制造企业绿色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 周炤骏.大连理工大学 2015
[5]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化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D]. 单既民.吉林大学 2014
[6]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D]. 徐晓明.河北工业大学 2006
[7]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 熊昕.武汉理工大学 2005
[8]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 樊珊荣.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13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413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3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