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试验及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21-10-01 01:06
  由于政策导向和互联网经济爆发,国内陆上物流业蓬勃发展,重型商用车成为公路运输的主力军。长途运输中,商用车驾驶员长期处于恶劣的振动环境下,对乘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且产生的驾驶疲劳会招致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有效衰减传递到驾驶室的振动能量,提升整车平顺性,并能为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等性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对商用车驾驶室悬置进行研究,于客户于制造商,都大有裨益。首先,本文详细介绍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整车道路平顺性试验,对试验采集的加速度数据按照国标要求处理后,分别以悬置振动衰减率和座椅加速度乘坐值作为评价指标,对悬置隔振性能以及整车的平顺性进行了客观评价。试验中,悬置下方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了车架端的振动信号,作为本文理论模型的振动输入。其次,给出了驾驶室相关参数,对弹性元件和横向稳定杆等特殊元件作了特殊处理,介绍了参数线性化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对实际模型进行简化后,按照实际参数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驾驶室悬置仿真模型,并以实测的悬下振动激励作为输入进行了振动仿真,验证了模型的精准度。再次,根据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对设计变量制定...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试验及参数优化


017年国内各型商用车销售情况

商用车,情况


22018年,整个汽车市场遭遇寒冬,在宏观经济下行、国内外形势风起云涌、政策优惠红利消失等背景下,全年销售同比下降6.9%[4],遭遇了28年来首次下滑,各大车企在销售额与申报利润方面均明显下滑[5]。但商用车市场却顶住压力逆势上扬,2018全年销售共388.5万辆,同比增长6.9%,其中重型卡车销售114.7万辆,上涨2.8%,再创历史新高[6],各车型具体数据如图1-2所示。图1-22018年国内各型商用车销售情况展望未来,打铁还需自身硬,重型商用车由于运载量大,单位重量货物燃油消耗量低,综合运送效率高,将成为公路运输的绝对主力[7]。从市场角度看,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平稳,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性,汽车信贷市场仍会拥有充足的资金[2]103;新国标和新排放标准将继续迫使老旧商用车更新换购;2017年,交通部、财政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8],将促进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放眼国外市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惠民政策的稳步推动将会持续为我国商用车出口提供牵引力。从客户需求角度看,商用车的主要客户人群将逐渐过渡为“80后”和“90后”青年一代[9],客户人口基数庞大,这一批新用户对商用车的价格关注度将会降低,而对驾乘舒适性和运输效率敏感度较高[10]。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汽车行业整体形势严峻,但商用车市场方兴未艾,诸多有利条件为商用车市场带来了更多契机,因此商用车企业应该及锋而试,不再寄望于以低价格作为主要的产品竞争力,而要注重产品性能的提升,以便在未来广阔的市场中站住脚并与国外品牌角力。随着国内公路网的大面积覆盖,为了充分提升物流效率,公路长途运输中选用重型商用车是不二法门。运输过程中,驾驶室将长时间处于恶劣的振动环境中,对乘员来讲

结构图,液压,橡胶,结构图


6关于外载荷的非线性函数,这种变刚度特性也赋予了气囊弹簧更窄的固有频率图1-3橡胶悬置和液压悬置结构图图1-4空气弹簧和螺旋弹簧悬置结构图带宽,减小了结构共振的可能性;③使用寿命长,研究显示其疲劳寿命甚至可达300万次以上[18];④对于不同路面输入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经济效益较好;⑤和高度阀等高度调节装置配套使用,可以调整车架和驾驶室之间的垂向距离;⑥储能介质为气体,工作时自身的振动噪声很校空气悬置性能卓著,在满载行驶工况下,隔振能力甚至比螺旋弹簧悬置高出50%以上[19],国外在10多年以前就开始广泛应用到中高端商用车上,而国内近几年才逐渐开始采用并且只有旗舰车型的重型商用车才有装配,气囊弹簧目前的缺点是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但这些缺点并不能阻碍气囊弹簧悬置将成为未来悬置结构发展的大趋势。⑶按控制方式划分此分类方式以悬置系统的控制方式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主动悬置、半主


本文编号:3416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416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c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