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E/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试验及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17:20
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开发和使用清洁的柴油替代燃料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和含氧量,可以与柴油以任意比互溶,而且在柴油机上使用时不需要对柴油机结构进行改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柴油为基础油(记为D100),分别掺入10%、20%体积分数PODE,制得混合燃料,并分别标记为D90P10、D80P20,研究了不同PODE掺混量对燃油理化特性、雾化品质的影响。基于理化品质测量试验台,依据相关测试法规,对柴油掺入不同比例PODE后,混合燃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纯柴油中掺入PODE后,燃油的密度、表面张力增加,而燃油的各馏程指标、运动粘度、冷滤点温度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基于电控高压喷射系统,选用马尔文法、高速摄像法,对D100、D90P10及D80P20三种燃油的雾化品质进行了研究,主要测量了雾场的贯穿距离、雾化锥角、粒径分布等雾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喷油压力的降低、PODE掺混比例的增加,贯穿距离减小;雾化锥角则随PODE占比、喷射压力的增加而变大;掺混P...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洲】注3视15〔年)
012~2017年原油进口量变化情况
雾化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动车燃油质量及尾气排放与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相关性[J]. 杨昆昊,夏赞宇,何芃,吴丽,龚玲玲,钱越英,侯琰霖,何裕建.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03)
[2]聚甲氧基二甲醚及其高比例掺混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试验研究[J]. 谢萌,马志杰,王全红,刘建超,刘圣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03)
[3]西安市道路PM2.5NO2 CO水平浓度分布特征[J]. 沈敏霞,曹军骥,张宁宁,王轩,刘随心. 环境科学研究. 2017(01)
[4]聚甲氧基二甲醚对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张武高,魏小栋,林达,朱益佳.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6(03)
[5]喷射压力及环境背压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影响[J]. 黄豪中,史程,张鹏,王庆新,刘庆生,班智博.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7)
[6]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 郑妍妍,唐强,王铁峰,王金福. 化工进展. 2016(08)
[7]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性能与排放试验[J]. 杨皓,李兴虎,牟鸣飞,李雪浩.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5(03)
[8]柴油机喷嘴喷孔非对称结构对近场喷雾特性的影响[J]. 吴玉强,王谦,高志胜,何志霞,孙伟,郦赟. 内燃机工程. 2016(06)
[9]柴油与生物柴油不同长径比喷嘴内空穴流动的试验[J]. 邵壮,何志霞,钟汶君,陈驭航,陶希成. 内燃机学报. 2014(04)
[10]毛细上升法表面张力实验系统改进[J]. 赵贯甲,毕胜山,吴江涛,李新.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生物柴油喷雾特性与NOx排放控制的研究[D]. 叶丽华.江苏大学 2011
[2]基于CFD的柴油机喷雾混合过程的多维数值模拟[D]. 文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喷油系统参数对生物柴油喷嘴内流动及喷雾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魏有涛.长安大学 2018
[2]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 冯浩杰.江苏大学 2016
[3]基于FLUENT的柴油机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 李启慧.长安大学 2015
[4]内燃机环境下液体燃料超临界喷射过程的数值模拟[D]. 杨康.大连理工大学 2015
[5]PODE的物性及其在单缸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D]. 肖潇.上海交通大学 2015
[6]聚甲氧基二甲醚制备技术及反应过程研究[D]. 刘长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本文编号:3422462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洲】注3视15〔年)
012~2017年原油进口量变化情况
雾化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动车燃油质量及尾气排放与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相关性[J]. 杨昆昊,夏赞宇,何芃,吴丽,龚玲玲,钱越英,侯琰霖,何裕建.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03)
[2]聚甲氧基二甲醚及其高比例掺混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试验研究[J]. 谢萌,马志杰,王全红,刘建超,刘圣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7(03)
[3]西安市道路PM2.5NO2 CO水平浓度分布特征[J]. 沈敏霞,曹军骥,张宁宁,王轩,刘随心. 环境科学研究. 2017(01)
[4]聚甲氧基二甲醚对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张武高,魏小栋,林达,朱益佳.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6(03)
[5]喷射压力及环境背压对松油-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的影响[J]. 黄豪中,史程,张鹏,王庆新,刘庆生,班智博. 农业工程学报. 2016(17)
[6]聚甲氧基二甲醚的研究进展及前景[J]. 郑妍妍,唐强,王铁峰,王金福. 化工进展. 2016(08)
[7]柴油/聚甲氧基二甲醚混合燃料的柴油机性能与排放试验[J]. 杨皓,李兴虎,牟鸣飞,李雪浩.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5(03)
[8]柴油机喷嘴喷孔非对称结构对近场喷雾特性的影响[J]. 吴玉强,王谦,高志胜,何志霞,孙伟,郦赟. 内燃机工程. 2016(06)
[9]柴油与生物柴油不同长径比喷嘴内空穴流动的试验[J]. 邵壮,何志霞,钟汶君,陈驭航,陶希成. 内燃机学报. 2014(04)
[10]毛细上升法表面张力实验系统改进[J]. 赵贯甲,毕胜山,吴江涛,李新.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生物柴油喷雾特性与NOx排放控制的研究[D]. 叶丽华.江苏大学 2011
[2]基于CFD的柴油机喷雾混合过程的多维数值模拟[D]. 文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喷油系统参数对生物柴油喷嘴内流动及喷雾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 魏有涛.长安大学 2018
[2]聚甲氧基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 冯浩杰.江苏大学 2016
[3]基于FLUENT的柴油机喷雾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 李启慧.长安大学 2015
[4]内燃机环境下液体燃料超临界喷射过程的数值模拟[D]. 杨康.大连理工大学 2015
[5]PODE的物性及其在单缸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D]. 肖潇.上海交通大学 2015
[6]聚甲氧基二甲醚制备技术及反应过程研究[D]. 刘长舒.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本文编号:3422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42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