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5系内部噪声源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06:13
随着当代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车内噪声的优劣已成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一项标准。各整车厂为占有汽车市场份额,设计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汽车,整车厂对汽车NVH性能上的改善也越来越重视。本文针对整车厂在汽车装配结束后,需要对产品车进行不同路况的道路试验,检测车内噪声并确定噪声源位置,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阐述了汽车噪声的产生机理及传递路径,并对几种主要噪声源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对汽车驾驶室内噪声贡献较大的几个噪声源。接下来,根据整车厂的实际测试情况,依据汽车噪声与振动的测试标准,对测试车进行道路试验。声学传感器布置在发动机、变速箱、排气系统、进气系统及轮胎等几个主要噪声源位置,用来采集几个噪声源的声学信号。并且在驾驶员右耳及后排乘客右耳布置传感器采集驾驶室内噪声。然后,本文基于偏相干理论,并结合宝马新5系车内噪声特性,建立了多输入单输出的系统模型,应用自谱密度函数及互谱密度函数对采集的声学信号进行处理,对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及频域分析,之后运用偏相干函数计算出各系统对车内噪声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偏相干分析方法能够对宝马5系轿车内噪声源进行准确定位。最后,截取汽车路试阶段...
【文章来源】: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发动机噪声的组成
[37],汽车噪声产生及传递如图2.2所示。图 2.2 汽车噪声的产生与传播Fig.2.2 Car noise produce and propagation2.3 本章小结本章节分析了汽车的几个主要噪声源、产生机理及传递路径等进行分析。通过确定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为后续的相关测试及测点布置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分析了噪声源的传播途径,为后续的降噪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图 3.1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Fig.3.1 Multiple input/single output analysis system model从建立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复杂的车内噪声输入信号 xi(t)其中 i=1, 2,…,q,这些噪声信号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能确定,上述的模型已经不满足车内噪声的实际情况,为解决信号之间相关性不确定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条件分析模型,在此模型中把对所需信号的影响去除掉,为了提取去除相关影响的所需信号,计算条件谱便成为偏相干分析方法的重点[44-45]。在上述的模型中的不同噪声输入信号 xi(t),其中 i=1, 2,…,q 用条件输入的信号{Xi*(i-1))!(t)}替代,其中 i=1, 2,…,q,新模型中使用最优的常参数线性频率响应函数{Liy}替代上述模型中的传递函数 Hi(f),其中i =1, 2,…q。此时新模型中的{Xi*(i-1))!(t)}表示前面的 X1,X2…Xi-1条件下的 Xi,即去除了 X1到 Xi-1的线性影响之后。在新模型中,外界噪声的干扰等误差都设定在 N 中[44]。新模型如下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倒谱和偏相干分析的噪声源分离方法[J]. 杨德森,韩闯,时胜国,于树华,时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01)
[2]国产轿车变速器啸叫噪声源的识别与控制[J]. 郭栋,邓斌,石晓辉,施全. 中国机械工程. 2011(18)
[3]车辆噪声源识别理论与方法分析[J]. 熊建强,黄菊花,廖群.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04)
[4]相干分析法在机械设备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J]. 刘晓娟,潘宏侠. 电子测试. 2010(07)
[5]基于SEA法的汽车道路噪声研究[J]. 于学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1)
[6]中型客车车内噪声及其降噪技术的探讨[J]. 牟向东,叶志刚.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0(01)
博士论文
[1]重型车用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孙少军.天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应用研究[D]. 李孟宇.沈阳理工大学 2018
[2]基于偏相干分析的车内噪声源识别与控制研究[D]. 乔晋红.合肥工业大学 2016
[3]动态信号处理若干技术及应用[D]. 陈培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4]叶片式次声发生装置研究[D]. 张兵.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5]复数声强测试系统的开发[D]. 高丽霞.河北工业大学 2007
[6]基于虚拟仪器的声强分析系统[D]. 李强.吉林大学 2007
[7]基于DSP的实时互谱声强测量系统的研究[D]. 金程.浙江大学 2007
[8]发动机结构噪声的仿真分析[D]. 曾金玲.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9653
【文章来源】: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发动机噪声的组成
[37],汽车噪声产生及传递如图2.2所示。图 2.2 汽车噪声的产生与传播Fig.2.2 Car noise produce and propagation2.3 本章小结本章节分析了汽车的几个主要噪声源、产生机理及传递路径等进行分析。通过确定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为后续的相关测试及测点布置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分析了噪声源的传播途径,为后续的降噪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图 3.1 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模型Fig.3.1 Multiple input/single output analysis system model从建立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复杂的车内噪声输入信号 xi(t)其中 i=1, 2,…,q,这些噪声信号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能确定,上述的模型已经不满足车内噪声的实际情况,为解决信号之间相关性不确定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系统条件分析模型,在此模型中把对所需信号的影响去除掉,为了提取去除相关影响的所需信号,计算条件谱便成为偏相干分析方法的重点[44-45]。在上述的模型中的不同噪声输入信号 xi(t),其中 i=1, 2,…,q 用条件输入的信号{Xi*(i-1))!(t)}替代,其中 i=1, 2,…,q,新模型中使用最优的常参数线性频率响应函数{Liy}替代上述模型中的传递函数 Hi(f),其中i =1, 2,…q。此时新模型中的{Xi*(i-1))!(t)}表示前面的 X1,X2…Xi-1条件下的 Xi,即去除了 X1到 Xi-1的线性影响之后。在新模型中,外界噪声的干扰等误差都设定在 N 中[44]。新模型如下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倒谱和偏相干分析的噪声源分离方法[J]. 杨德森,韩闯,时胜国,于树华,时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01)
[2]国产轿车变速器啸叫噪声源的识别与控制[J]. 郭栋,邓斌,石晓辉,施全. 中国机械工程. 2011(18)
[3]车辆噪声源识别理论与方法分析[J]. 熊建强,黄菊花,廖群.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1(04)
[4]相干分析法在机械设备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J]. 刘晓娟,潘宏侠. 电子测试. 2010(07)
[5]基于SEA法的汽车道路噪声研究[J]. 于学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1)
[6]中型客车车内噪声及其降噪技术的探讨[J]. 牟向东,叶志刚.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0(01)
博士论文
[1]重型车用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孙少军.天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相干性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源识别应用研究[D]. 李孟宇.沈阳理工大学 2018
[2]基于偏相干分析的车内噪声源识别与控制研究[D]. 乔晋红.合肥工业大学 2016
[3]动态信号处理若干技术及应用[D]. 陈培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4]叶片式次声发生装置研究[D]. 张兵.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5]复数声强测试系统的开发[D]. 高丽霞.河北工业大学 2007
[6]基于虚拟仪器的声强分析系统[D]. 李强.吉林大学 2007
[7]基于DSP的实时互谱声强测量系统的研究[D]. 金程.浙江大学 2007
[8]发动机结构噪声的仿真分析[D]. 曾金玲.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69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46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