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09:38
  由于对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相关公共卫生的关注日益增加,世界上要求减少碳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能源危机、油价上涨,这些都迫使我们寻找可再生资源,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缓解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三电”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柳州市作为我国西南部的汽车城,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仍存在关键技术进展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包括新能源汽车企业、政策、本地配套化设施、新能源汽车车主及潜在用户分析等),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体要素、动力要素和协同要素三个角度简单分析了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现状。然后,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编码处理,实现了对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深度挖掘。扎根分析后,得到10个主范畴:协同创新环境、研究平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主体协同、学科发展、协同运行机制和成果产出,并将资源获取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本文编码的3个核心范畴。对照资料分析发现,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在科研组织、团队... 

【文章来源】: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技术与市场的交互模型

开发时间,年代,工业研究,精益生产


8图 2-4 并行模型的一个典型例子Figure 2-4Atypical example of the parallel model20 世纪 80-90 年代期间,西方国家发现日本的模仿及精益生产反而能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有研究表明,日本产业的并行开发节省了大量时间,这在竞争中占据了明显优势。第四代并行模型就是在日本工业研究中而得出,其特色在于各职能间的协同,如图 2-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家普遍意识到先开发出新产品的企业将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开发时间短则代表成本提高,往往开发时间缩短 1%意味着成本提高1%-2%,这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Rothwell 通过研究发现,创新的领头羊已经开

模型图,系统集成,模型,协同理论


图 2-5 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型Figure 2-5 System Integration and Networking Model综上所述,创新模型中“互动”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重视。这种动”包括到公司内部结构间、公司与顾客、供应商间以及公司与公司间的互动些表明,创新开始逐渐由单对单的简单模型转变为多对多的复杂模型。2.2 协同理论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 1971 年最先提出协同的概念,其后在《学导论》中全面的论述了协同理论。哈肯(2005)指出,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行于其下的子系统相互协作,它们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功能维度等的互相协向影响了整个系统,使其从无序变成有序,使子系统的能量之和从简单相加变出新能量,最终导致系统的整体化、有序化和功能加强化[5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积分政策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补贴研究[J]. 郑吉川,赵骅,李志国.  科研管理. 2019(02)
[2]关于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研究[J]. 覃馨莹.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19(01)
[3]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 张厚明.  科学管理研究. 2018(06)
[4]基于专利数据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区域分布特征分析[J]. 石秀,景睿,郑刚,侯光明.  工业技术经济. 2018(08)
[5]协同创新的内涵、层次与框架[J]. 张艺,许治,朱桂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8)
[6]多区域协同创新演化路径研究——构建3×3区域协同创新模式[J]. 崔新健,崔志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03)
[7]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 潘浩.  中国商论. 2018(13)
[8]“政产学研用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及机理[J].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5)
[9]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双重影响——基于直接和间接效应的经验证据[J]. 袁胜超,戴贵宝,黄帅金,杨建安.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7)
[10]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J]. 柳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钟良,邱景荣,唐明荣,石妮妮.  广西经济. 2017(06)

硕士论文
[1]基于扎根理论的OAO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 尹婷婷.西南财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28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528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5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