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布朗气HHO供给对重型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08:20
  随着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发动机技术持续革新,新技术的突破以及技术的整合在不断地引领着汽车行业走向更高的高度。然而能源的日益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愈发的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与掺混燃料的应用将是现阶段汽车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柴油机相对于汽油机,更简单的缸内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柴油发动机热效率平均高于汽油机15%,所以在经济性方面有更好的优势。柴油机更高的压缩比,使其在相同转速时能较汽油机爆发出更大的扭矩,更适用于高负载工作,在农用机械、重型汽车、工程机械、船舶等应用领域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柴油机冷启动困难、工作粗暴等缺点是其不可回避的“硬伤”,重型柴油机的应用中表现更为明显,优化燃烧是克服柴油机缺陷的关键因素。氢气具备着高能、燃烧产物零污染的特性,是作为代用燃料、掺混燃料的绝佳选择。氢气作为掺混燃料应用在柴油机中,其较宽的着火界线、较快的火焰传播速度等特性可优化柴油机的缸内燃烧。但是由于氢气制造成本高、运输储存难度大,氢燃料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布朗气HHO是严格按照水分子当量配比(2:1)的氢气、氧气的混合气,其中掺杂着微量的活性基...

【文章来源】: 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布朗气HHO的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主要工作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工作内容
        1.4.2 技术路线概述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布朗气HHO机理及应用
    2.1 布朗气HHO概念的提出
    2.2 布朗气HHO作为燃料(代用燃料)的优势
    2.3 主要应用领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布朗气HHO供给系统的理论设计与实体搭建
    3.1 布朗气发生装置的路论基础
    3.2 电解槽的初步理论模型设计
    3.3 各功能单元的实体搭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试验台架的搭建
    4.1 柴油机试验台架相关设备具体参数
    4.2 布朗气HHO发生系统与柴油机的联接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布朗气HHO供给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试验与分析
    5.1 在不同功率下布朗气HHO对柴油机的性能影响
    5.2 在不同转速下布朗气HHO对柴油机的性能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J]. 沈灵斌.  低碳世界. 2019(01)
[2]制氢技术现状分析及发展 [J]. 王昊.  化工设计通讯. 2018(11)
[3]浅谈机动车尾气污染及控制措施 [J]. 孙丽伟.  江西化工. 2018(05)
[4]浅析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情况下内燃机的替代燃料 [J]. 卜子东,徐笑笑.  内燃机与配件. 2018(17)
[5]电解制氢与氢储能 [J]. 俞红梅,衣宝廉.  中国工程科学. 2018(03)
[6]富氢燃料贫预混燃烧回火研究进展 [J]. 陈明敏,李耀强,黄亮,李健身,刘晓佩.  热力透平. 2017(04)
[7]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低热值气体燃料掺氢燃烧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 [J]. 郭林福,石滨,张欣,刘建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3(06)
[8]内燃机掺氢燃烧可行性分析 [J]. 吴森,钱玉龙.  汽车工程师. 2010(04)
[9]起动电压对电控柴油机起动性能的影响 [J]. 梁金广,于秀敏,高跃,王云开,许楠,于洪洋.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2)
[10]用氢氧焰与氧煤焰熔封安瓿的效果比较 [J]. 蒋秀梅,吴海光,周娟英.  中国药业. 2007(12)

博士论文
[1]掺氢内燃机燃烧特性及整车燃油经济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 刘晓龙.北京工业大学. 2015
[2]柴油机排气污染物预测模型及颗粒测量系统的研究[D]. 常英杰.山东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纯氢和天然气掺氢燃料发动机的试验研究[D]. 王磊.上海交通大学. 2009
[2]水电解制氢装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陶志杰.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3]水电解制氢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罗太刚.天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6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546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