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内射流冷却对热环境控制的数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03:18
锂离子电池以能量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寿命长等优势,成为电动汽车领域青睐的动力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箱结构紧凑,电芯发热量容易聚积,而动力锂离子电池对工作环境的温度范围要求较高,因此热环境控制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热特性,提出了基于射流冲击强化传热的通风冷却方法,采用非稳态扰动和附加蓄热体进一步提升热环境的控制能力,进行了全面的CFD模拟和分析。1.建立了均匀送风系统,并施加非稳态扰动,通过对不同周期和振幅设定下的非稳态射流冲击导致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析,对比扰动的效果。非稳态特性改善了电池组温度场的均匀性,对电池组总温升影响不明显。其中非稳态送风的波幅比送风频率的影响更显著。2.通过调整送风口长宽比改变射流流型,通过对不同边长风口的射流冲击结果的对比,分析了送风口对电池组射流冲击效果的影响。减小送风口长度可以提高射流冲击的换热能力;对电芯热均匀性的影响存在最优的长度。本文最优工况下,电芯的最高温升和最大温差分别控制在4.85K和0.29K。3.提出蓄热体辅助空气射流冲击的冷却方案,通过蓄热体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分析,以及是否设置蓄热体的结果对比,研究了蓄热结构对动力锂电池组射...
【文章来源】:中原工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动力设备锂离子电池组
局部锂离子电池连接
圆柱型电池配置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J]. 本刊编辑部,彭婷婷,宋兹鹏,李姗姗. 中国商界. 2017(11)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能效分析[J]. 赵先勤,陈锦芳,林梓荣. 煤气与热力. 2016(05)
[3]增设通风孔的风冷式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数值研究[J]. 张新强,洪思慧,汪双凤. 新能源进展. 2015(06)
[4]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J]. 冯江峰,王军,李碧云.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8)
[5]复合相变材料用于电池包热管理散热性能分析[J]. 李钊,许思传,常国峰,林春景. 电源技术. 2015(02)
[6]周期性湍流射流冲击下的传热与流场特征[J]. 耿丽萍,周静伟,李文军,王玉刚,杨茉.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04)
[7]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J]. 陈波,陈靓. 国际展望. 2012(01)
[8]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 曾耀明,史忠良. 企业经济. 2011(02)
[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 陈柳钦. 北京汽车. 2010(05)
[10]非稳态冲击射流强化传热试验研究[J]. 周静伟,杨兴贤,耿丽萍,王玉刚. 机械工程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 李薇薇.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射流冷却对动力锂电池组热环境控制的模拟研究[D]. 刘璐.中原工学院 2017
[2]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特性分析及散热优化[D]. 李甜甜.南昌大学 2016
[3]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液冷结构设计及散热性能分析[D]. 李存俊.合肥工业大学 2016
[4]高密度锂电池组内部热环境模拟研究[D]. 魏士飞.中原工学院 2016
[5]基于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热管理实验及仿真研究[D]. 吴伟雄.广东工业大学 2015
[6]动力锂离子电池包热场分析与散热优化研究[D]. 段瑶娟.北京交通大学 2015
[7]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热特性研究[D]. 江超.合肥工业大学 2015
[8]车用锂离子电池冷却方案优化设计[D]. 彭影.浙江大学 2015
[9]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管理数值研究[D]. 陈宏珍.天津大学 2014
[10]动力电池放电特性及其安装对电动汽车动特性影响[D]. 郭伟春.南昌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57371
【文章来源】:中原工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动力设备锂离子电池组
局部锂离子电池连接
圆柱型电池配置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J]. 本刊编辑部,彭婷婷,宋兹鹏,李姗姗. 中国商界. 2017(11)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和能效分析[J]. 赵先勤,陈锦芳,林梓荣. 煤气与热力. 2016(05)
[3]增设通风孔的风冷式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数值研究[J]. 张新强,洪思慧,汪双凤. 新能源进展. 2015(06)
[4]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J]. 冯江峰,王军,李碧云. 汽车实用技术. 2015(08)
[5]复合相变材料用于电池包热管理散热性能分析[J]. 李钊,许思传,常国峰,林春景. 电源技术. 2015(02)
[6]周期性湍流射流冲击下的传热与流场特征[J]. 耿丽萍,周静伟,李文军,王玉刚,杨茉.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2(04)
[7]美国新能源政策及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J]. 陈波,陈靓. 国际展望. 2012(01)
[8]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比分析[J]. 曾耀明,史忠良. 企业经济. 2011(02)
[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政策支持[J]. 陈柳钦. 北京汽车. 2010(05)
[10]非稳态冲击射流强化传热试验研究[J]. 周静伟,杨兴贤,耿丽萍,王玉刚. 机械工程学报. 2010(06)
博士论文
[1]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 李薇薇.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射流冷却对动力锂电池组热环境控制的模拟研究[D]. 刘璐.中原工学院 2017
[2]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热特性分析及散热优化[D]. 李甜甜.南昌大学 2016
[3]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液冷结构设计及散热性能分析[D]. 李存俊.合肥工业大学 2016
[4]高密度锂电池组内部热环境模拟研究[D]. 魏士飞.中原工学院 2016
[5]基于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热管理实验及仿真研究[D]. 吴伟雄.广东工业大学 2015
[6]动力锂离子电池包热场分析与散热优化研究[D]. 段瑶娟.北京交通大学 2015
[7]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组热特性研究[D]. 江超.合肥工业大学 2015
[8]车用锂离子电池冷却方案优化设计[D]. 彭影.浙江大学 2015
[9]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热管理数值研究[D]. 陈宏珍.天津大学 2014
[10]动力电池放电特性及其安装对电动汽车动特性影响[D]. 郭伟春.南昌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57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55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