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用LFT前端框架的开发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31 16:37
  针对某乘用车钢制前端框架和技术性能要求,通过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机械性能对比分析,结合LFT前端框架生产工艺和制造成本,确定选用PP-LGF30粒料进行LFT前端框架开发。通过汽车前端框架集成设计,对多目标优化设计后的结构,进行了模流分析,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基于零件3D图,开发了模具,应用注塑成形的方法试制了LFT前端框架,对试制件进行了多项台架测试和整车匹配验证。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达到使用要求,LFT前端框架相比传统钢制件,减重比例达到56%,取得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文章来源】:化工新型材料. 2020,48(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汽车用LFT前端框架的开发和应用


本项目开发的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框架,示意图,结构性


本研究开发的汽车前端框架原钢制冲压件方案由18个冲压零件焊接组成,集成了冷却系统的散热器、车灯和发动机罩锁等零部件,质量为10.13kg。基于文献[5],LFT前端框架的设计主要从原有钢制前端框架环境数据分析入手,结合周边零件集成诉求,考虑搭接、装配和定位关系。针对钢制前端框架既定设计空间,通过概念设计和多轮优化,对各个结构特征由粗到细,并应用嵌螺母、铆螺母和衬套等标准件,对各安装点布置加强筋,考虑结构性能要求和成型可行性,逐步完成总成零件的详细设计方案。钢制和LFT前端框架的最终设计数据见图2。2.2 结构性能仿真验证

温度分布,成品,分析模型,温度分布


LFT前端框架在结构性能满足目标值要求的情况下,由于产品设计有大量加强筋结构,极易造成充填困难,成型异常,为了验证零件成型工艺可行性,本实验通过Moldflow软件对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预测PP-LGF30粒料熔体的填充、保压和冷却状况,以及注塑制品中的应力分布、收缩和翘曲变形等情况,结果见图3。由图可知,零件成品温度分布均匀,最大温差1.9℃,在5℃以内,不易导致零件产生残余应力;最大变形为3.35mm,在5mm以内,均满足模流分析目标值要求。可见LFT前端框架产品结构可以满足成型工艺需求。3 LFT前端框架产品试制及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前端冷却模块空气侧热流场仿真与试验研究[J]. 林铁平,林卉,戴澍凯.  汽车工程学报. 2014(05)
[2]On the automobile lightweight[J]. Ma Mingtu1,Yi Hongliang2,Lu Hongzhou1,Wan Xinming1 (1.China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ongqing 400039,China;2.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ohang 790784,Korea).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2(02)
[3]塑料复合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J]. 马鸣图,魏莉霞,朱丽娟.  化工新型材料. 2011(11)



本文编号:3560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560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