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04:02
  伴随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和服务习惯发生了转变,汽车市场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与汽车相关的服务需求增多。汽车延保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汽车公司要不断提升延保服务竞争力,则需指定科学的营销策略。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法,以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为例,在服务营销理论、服务营销组合策略、PEST分析的基础上,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过程方面阐述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概况及问题,基于其面临的内外部营销环境进行市场细分,确定市场目标,利用WBS工作分解结构理论设计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的延保对象、延保零部件、延保期限,并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构建营销策略,指定实施的保障措施。A汽车公司的业务目前主要依托经销商渠道,但从服务营销的现状和效果上来看,单一的服务营销渠道限制了其汽车延保服务的开展。经过研究发现,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主要面临延保产品风险问题、企业延保定价偏高、渠道开拓经验欠缺、服务人员流动性大、服务过程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消费者对汽车延保服务的认可。为此,企业应深入研究汽车延保服务理论,结合延保服务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做好... 

【文章来源】: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服务营销的研究现状
        1.3.2 服务营销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研究
        1.3.3 汽车延保服务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汽车延保服务
        2.1.2 服务与服务营销
    2.2 理论基础
        2.2.1 服务营销理论
        2.2.2 服务营销7P策略
    2.3 WBS工作分解结构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市场环境分析
    3.1 A公司概况
    3.2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3.2.1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发展的政治环境
        3.2.2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发展的经济环境
        3.2.3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
        3.2.4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发展的技术环境
    3.3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现状
        4.1.1 产品
        4.1.2 价格
        4.1.3 渠道
        4.1.4 促销
        4.1.5 人员
        4.1.6 过程
        4.1.7 有形展示
    4.2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4.2.1 延保产品风险问题
        4.2.2 企业延保定价偏高
        4.2.3 渠道开拓经验欠缺
        4.2.4 服务人员的流动性大
        4.2.5 服务过程不规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5.1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WBS设计
        5.1.1 延保对象的设计
        5.1.2 延保零部件的设计
        5.1.3 延保期限设计
    5.2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策略目标确定
        5.2.1 产品营销策略
        5.2.2 价格营销策略
        5.2.3 渠道营销策略
        5.2.4 促销营销策略
        5.2.5 人员营销策略
        5.2.6 服务过程营销策略
        5.2.7 有形展示营销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公司汽车延保服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组织保障
    6.2 制度保障
    6.3 政策保障
    6.4 费用保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575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575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c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