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体理论的空气悬架车身高度控制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19:20
空气悬架由于其低振动频率,变刚度以及车身高度可调等优良特性,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车身高度可调作为空气悬架的特色功能之一,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车辆可以通过调节车身高度来缓解行车过程中平顺性和操稳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整车性能。因此结合智能体相关理论,将先进的智能控制理念引入到车身高度调节系统,来改善车身高度控制的总体效果,对提升空气悬架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空气悬架为研究对象,对其车身高度调节系统展开研究。首先,根据空气悬架充放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热力学相关理论,对系统中关键子模块建模,建立空气悬架充放气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车辆动力学,依据试验样车结构,建立空气悬架车高调节系统模型。此外,搭建了空气弹簧特性试验平台,利用台架试验获取弹簧参数。为了满足后续研究需求,基于Arduino电子原型平台设计了整车信息采集系统,并进行实车试验,验证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利用建立的空气悬架车高调节系统模型,展开空气悬架车身高度控制研究。根据车身高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了整车车身高度调节控制系统。其中,根据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模糊PID车高控制器...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外国公司空气悬架相关产品
(a)创驰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b)高马特系列空气弹簧图 1.2 国内公司空气悬架相关产品Fig.1.2Air suspension products of domestic company.2 研究目的与意义空气悬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品成本普及到中低端车型上。虽然国内厂商已经具备一定的电控空气悬架以及发能力,但是因为技术问题,无法与国外厂商竞争。车身高度调节功能悬架系统的特色功能之一,对电控空气悬架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进节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提升我国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开发水平具有积极的车身高度调节可以协调行车过程中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通过性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车辆行驶过程中调节车身多种外界干扰,这些外界干扰会恶化车身高度调节的控制效果,比如引统振荡,这会极大的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研究如何在存在大量干扰下
图 2.4 试验所采用的膜式空气弹簧Fig.2.4 Diaphragm air spring used in the test有效面积会随着弹簧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刚度变化的影响,会对仿真模型带来很大的误差。因此需,通过空气弹簧特性试验来确定前后轴空气弹簧有效面积用美国 Instron 生产的 INSTRON8800 单通道电液伺服系簧夹具,建立了如图 2.5 所示的空气弹簧特性试验台。其定,下端通过夹具与激振头连接,激振头可以在垂直方向。试验过程中可以通过上位机控制激振头的位置以及读取气弹簧充气口相连的气压传感器读取空气弹簧内部气压。要保证空气弹簧的初始安装高度为设计高度,同时需要保样车空载时内部气压相同。,激振头每移动 5mm 记录一次空气弹簧气压和弹簧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悬架缓冲块的设计开发策略[J]. 赵军峰,陈庆丰. 黑龙江科学. 2017(16)
[2]主动脉冲转向的横摆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J]. 张宝珍,阿米尔,谢晖,黄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3]汽车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空气悬架仿真研究[J]. 叶光湖,吴光强. 汽车工程. 2015(05)
[4]车辆悬架系统非线性阻尼匹配研究[J]. 刘刚,陈思忠,王文竹,马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3(05)
[5]路面不平度激励模型研究现状[J]. 夏均忠,马宗坡,白云川,苏涛,冷永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2(05)
[6]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集成控制系统[J]. 汪若尘,张孝良,陈龙,朱兴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1)
[7]基于扩展Kalman滤波的汽车行驶状态估计[J]. 宗长富,胡丹,杨肖,潘钊,徐颖.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1)
[8]考虑限位器的汽车非线性系统振动特性[J]. 肖海斌,方明霞.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9]智能体理论研究述评[J]. 辛润勤,罗荣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8)
[10]多智能体足球机器人系统的协作控制[J]. 楚要钦,李孝安,蒲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07)
博士论文
[1]基于多智能体的边界层水汽探测方法研究[D]. 徐冬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
[2]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及在分布式卫星应用研究[D]. 张卓.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汽车电控半主动空气悬架控制方法研究[D]. 李彦阳.长春工业大学 2018
[2]基于模型的ECAS系统执行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D]. 单海强.江苏大学 2018
[3]牵引车电控空气悬架控制策略研究[D]. 张学臣.吉林大学 2018
[4]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客车电控空气悬架车身高度控制研究[D]. 刘超.吉林大学 2018
[5]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动态车高调节及追逐式姿态控制研究[D]. 周扬扬.江苏大学 2017
[6]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足球机器人决策策略研究[D]. 丁明刚.合肥工业大学 2017
[7]基于观测器的车辆ECAS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D]. 邹南南.江苏大学 2016
[8]客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 黄潭.吉林大学 2016
[9]线性回归模型的二阶最小二乘估计[D]. 王媛.北京交通大学 2016
[10]基于AMESim的客车ECAS车身高度及整车姿态控制研究[D]. 肖飞.江苏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00815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外国公司空气悬架相关产品
(a)创驰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b)高马特系列空气弹簧图 1.2 国内公司空气悬架相关产品Fig.1.2Air suspension products of domestic company.2 研究目的与意义空气悬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品成本普及到中低端车型上。虽然国内厂商已经具备一定的电控空气悬架以及发能力,但是因为技术问题,无法与国外厂商竞争。车身高度调节功能悬架系统的特色功能之一,对电控空气悬架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进节相关领域的研究,对提升我国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开发水平具有积极的车身高度调节可以协调行车过程中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通过性升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车辆行驶过程中调节车身多种外界干扰,这些外界干扰会恶化车身高度调节的控制效果,比如引统振荡,这会极大的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研究如何在存在大量干扰下
图 2.4 试验所采用的膜式空气弹簧Fig.2.4 Diaphragm air spring used in the test有效面积会随着弹簧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弹刚度变化的影响,会对仿真模型带来很大的误差。因此需,通过空气弹簧特性试验来确定前后轴空气弹簧有效面积用美国 Instron 生产的 INSTRON8800 单通道电液伺服系簧夹具,建立了如图 2.5 所示的空气弹簧特性试验台。其定,下端通过夹具与激振头连接,激振头可以在垂直方向。试验过程中可以通过上位机控制激振头的位置以及读取气弹簧充气口相连的气压传感器读取空气弹簧内部气压。要保证空气弹簧的初始安装高度为设计高度,同时需要保样车空载时内部气压相同。,激振头每移动 5mm 记录一次空气弹簧气压和弹簧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汽车悬架缓冲块的设计开发策略[J]. 赵军峰,陈庆丰. 黑龙江科学. 2017(16)
[2]主动脉冲转向的横摆稳定性分析与试验研究[J]. 张宝珍,阿米尔,谢晖,黄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3]汽车磁流变减振器半主动空气悬架仿真研究[J]. 叶光湖,吴光强. 汽车工程. 2015(05)
[4]车辆悬架系统非线性阻尼匹配研究[J]. 刘刚,陈思忠,王文竹,马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3(05)
[5]路面不平度激励模型研究现状[J]. 夏均忠,马宗坡,白云川,苏涛,冷永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2(05)
[6]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集成控制系统[J]. 汪若尘,张孝良,陈龙,朱兴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1)
[7]基于扩展Kalman滤波的汽车行驶状态估计[J]. 宗长富,胡丹,杨肖,潘钊,徐颖.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1)
[8]考虑限位器的汽车非线性系统振动特性[J]. 肖海斌,方明霞.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9]智能体理论研究述评[J]. 辛润勤,罗荣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8)
[10]多智能体足球机器人系统的协作控制[J]. 楚要钦,李孝安,蒲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07)
博士论文
[1]基于多智能体的边界层水汽探测方法研究[D]. 徐冬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8
[2]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及在分布式卫星应用研究[D]. 张卓.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汽车电控半主动空气悬架控制方法研究[D]. 李彦阳.长春工业大学 2018
[2]基于模型的ECAS系统执行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D]. 单海强.江苏大学 2018
[3]牵引车电控空气悬架控制策略研究[D]. 张学臣.吉林大学 2018
[4]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客车电控空气悬架车身高度控制研究[D]. 刘超.吉林大学 2018
[5]横向互联空气悬架动态车高调节及追逐式姿态控制研究[D]. 周扬扬.江苏大学 2017
[6]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足球机器人决策策略研究[D]. 丁明刚.合肥工业大学 2017
[7]基于观测器的车辆ECAS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D]. 邹南南.江苏大学 2016
[8]客车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 黄潭.吉林大学 2016
[9]线性回归模型的二阶最小二乘估计[D]. 王媛.北京交通大学 2016
[10]基于AMESim的客车ECAS车身高度及整车姿态控制研究[D]. 肖飞.江苏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00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60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