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排气消声器壳体噪声辐射机理及抑制方法
发布时间:2022-10-09 15:14
汽车NVH水平不仅影响车内驾乘人员的品质感受,直接关乎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对现代城市环境噪声有着较大的贡献。排气系统噪声是燃油汽车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气系统降噪仅靠控制排气管口噪声已无法满足市场和环境对车辆NVH性能日益严苛的要求,常被忽略的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在某些车型上影响甚至超过了排气管口噪声,因此对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机理和抑制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来源于实际的整车NVH性能开发项目,某车型在开发后期车内后排噪声超标,锁定噪声源为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随后建立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及相关参数基于容差模型的稳健性设计工作,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于对象车辆怠速后排噪声超标的问题,利用现代振动噪声测试分析设备,配合主观评价法、频谱分析法和消去法,对怠速声源进行排查,发现了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对车内后排噪声总声压级贡献较大,并通过手工改制,确定了可以通过控制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来实现对车内后排噪声水平的提升。(2)对消声器单件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和振-声传递函数测试,建立消声器结构FE模型和声学BEM模型,计算了消声器结构模态及振-声传递函数,通过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消声器声学性能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测试分析
2.1 引言
2.2 怠速车内噪声常见成因
2.3 车内噪声常见识别方法
2.4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识别过程
2.4.1 试验设备及环境
2.4.2 消声器壳体辐射声源识别
2.5 消声器单体结构-声学测试分析
2.5.1 结构试验模态分析
2.5.2 力-声传递函数测试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消声器计算模态分析
3.2.1 消声器模态计算
3.2.2 消声器计算模态与试验模态结果对比
3.3 消声器壳体振动响应计算
3.4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仿真分析
3.4.1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仿真计算
3.4.2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5 小结
第4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相关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4.1 引言
4.2 消声器辐射噪声设计参数灵敏度计算
4.2.1 设计参数及分析目标的确定
4.2.2 局部灵敏度分析
4.3 消声器辐射噪声设计参数灵敏度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抑制方法
5.1 引言
5.2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优化设计
5.2.1 设计因素与目标函数的确定
5.2.2 基于正交试验的优化设计
5.2.3 优化方案样件匹配验证
5.3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稳健性设计
5.3.1 基于容差模型的稳健性设计
5.3.2 稳健性设计结果验证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参与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广义逆推算法的液压减振器抗异响设计[J]. 税永波,黄海波,丁渭平. 液压与气动. 2019(01)
[2]某车型怠速时驾驶室轰鸣音优化设计[J]. 李庆成,李要刚,贺胜男,刘炳寅,秦松梅,刘光辉. 内燃机与配件. 2018(13)
[3]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 祁连山. 财会学习. 2018(15)
[4]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优化设计分析[J]. 吴行,郑玲,廖光亮,张紫微,薛婉莹,邓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S1)
[5]基于小波偏相干分析的车内噪声源识别[J]. 黄海波,李人宪,丁渭平,杨明亮,陈志军. 振动与冲击. 2018(07)
[6]汽车车内噪声与车外气动声源的相关性研究[J]. 贺银芝,董国旭,张涛,王斌,沈哲. 汽车工程. 2017(10)
[7]基于阶次跟踪的汽车变速器啸叫声源识别[J]. 张强,陈孝玉,何鸣,阎昌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8]汽车空调鼓风机降噪优化[J]. 胡世健,敬文博,范金永. 汽车实用技术. 2015(10)
[9]消声器薄壳辐射噪声优化[J]. 王东,倪子轩,李奇.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06)
[10]汽车噪声分析与降噪措施及噪声测量方法[J]. 张式杰. 汽车实用技术. 2011(02)
博士论文
[1]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空间高光谱成像仪热控制技术研究[D]. 郭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3
[2]非正态分布参数的机械构件的可靠性灵敏度与可靠性稳健设计[D]. 杨周.东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发动机激励下的排气系统NVH性能优化[D]. 张强.中北大学 2018
[2]汽车前围声学包吸隔声性能分析及优化[D]. 姜东明.西南交通大学 2018
[3]某乘用车车身结构振动与噪声的分析与控制[D]. 王志谋.重庆理工大学 2018
[4]基于进排气系统匹配优化的某型牵引车经济性研究[D]. 陈景林.湖南大学 2017
[5]车用起动电机噪声特性分析与声源识别研究[D]. 龚承启.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汽车液压减振器Rattling异响的产生机理与抗异响设计研究[D]. 戎红俊.西南交通大学 2016
[7]微传感器的稳健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D]. 康杰.北方工业大学 2015
[8]汽车发电机噪声特性分析与声源识别研究[D]. 万大千.辽宁工业大学 2015
[9]汽车燃油压力脉动噪声仿真及试验研究[D]. 黄波.清华大学 2014
[10]基于Virtual.Lab Acoustics汽车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的研究[D]. 唐博.江苏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88870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消声器声学性能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测试分析
2.1 引言
2.2 怠速车内噪声常见成因
2.3 车内噪声常见识别方法
2.4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识别过程
2.4.1 试验设备及环境
2.4.2 消声器壳体辐射声源识别
2.5 消声器单体结构-声学测试分析
2.5.1 结构试验模态分析
2.5.2 力-声传递函数测试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消声器计算模态分析
3.2.1 消声器模态计算
3.2.2 消声器计算模态与试验模态结果对比
3.3 消声器壳体振动响应计算
3.4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仿真分析
3.4.1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仿真计算
3.4.2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5 小结
第4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相关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4.1 引言
4.2 消声器辐射噪声设计参数灵敏度计算
4.2.1 设计参数及分析目标的确定
4.2.2 局部灵敏度分析
4.3 消声器辐射噪声设计参数灵敏度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抑制方法
5.1 引言
5.2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优化设计
5.2.1 设计因素与目标函数的确定
5.2.2 基于正交试验的优化设计
5.2.3 优化方案样件匹配验证
5.3 消声器壳体辐射噪声稳健性设计
5.3.1 基于容差模型的稳健性设计
5.3.2 稳健性设计结果验证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参与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广义逆推算法的液压减振器抗异响设计[J]. 税永波,黄海波,丁渭平. 液压与气动. 2019(01)
[2]某车型怠速时驾驶室轰鸣音优化设计[J]. 李庆成,李要刚,贺胜男,刘炳寅,秦松梅,刘光辉. 内燃机与配件. 2018(13)
[3]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 祁连山. 财会学习. 2018(15)
[4]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优化设计分析[J]. 吴行,郑玲,廖光亮,张紫微,薛婉莹,邓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S1)
[5]基于小波偏相干分析的车内噪声源识别[J]. 黄海波,李人宪,丁渭平,杨明亮,陈志军. 振动与冲击. 2018(07)
[6]汽车车内噪声与车外气动声源的相关性研究[J]. 贺银芝,董国旭,张涛,王斌,沈哲. 汽车工程. 2017(10)
[7]基于阶次跟踪的汽车变速器啸叫声源识别[J]. 张强,陈孝玉,何鸣,阎昌国.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8]汽车空调鼓风机降噪优化[J]. 胡世健,敬文博,范金永. 汽车实用技术. 2015(10)
[9]消声器薄壳辐射噪声优化[J]. 王东,倪子轩,李奇.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3(06)
[10]汽车噪声分析与降噪措施及噪声测量方法[J]. 张式杰. 汽车实用技术. 2011(02)
博士论文
[1]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空间高光谱成像仪热控制技术研究[D]. 郭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3
[2]非正态分布参数的机械构件的可靠性灵敏度与可靠性稳健设计[D]. 杨周.东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发动机激励下的排气系统NVH性能优化[D]. 张强.中北大学 2018
[2]汽车前围声学包吸隔声性能分析及优化[D]. 姜东明.西南交通大学 2018
[3]某乘用车车身结构振动与噪声的分析与控制[D]. 王志谋.重庆理工大学 2018
[4]基于进排气系统匹配优化的某型牵引车经济性研究[D]. 陈景林.湖南大学 2017
[5]车用起动电机噪声特性分析与声源识别研究[D]. 龚承启.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汽车液压减振器Rattling异响的产生机理与抗异响设计研究[D]. 戎红俊.西南交通大学 2016
[7]微传感器的稳健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D]. 康杰.北方工业大学 2015
[8]汽车发电机噪声特性分析与声源识别研究[D]. 万大千.辽宁工业大学 2015
[9]汽车燃油压力脉动噪声仿真及试验研究[D]. 黄波.清华大学 2014
[10]基于Virtual.Lab Acoustics汽车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的研究[D]. 唐博.江苏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88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368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