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准恒速起动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04:11

  本文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准恒速起动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混合动力汽车 准恒速起动 甲醇 燃烧 排放


【摘要】:发动机停车熄火是混合动力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混合动力汽车在运行时会频繁地起动/停机。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是先由电机将发动机快速拖动至怠速转速或高于怠速转速然后再喷油点火,在起动过程中由于发动机转速和进气道压力的剧烈变化,起动工况的瞬态特性十分突出,如果控制不当极易造成燃烧和排放性能的恶化。此外,由于汽油燃料的层流火焰速度较慢,汽油机在低负荷及起动瞬态工况中会有燃油经济性差,循环变动大,有害排放高的问题。甲醇作为一种常见的代用燃料,由于其良好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在改善汽油机相应工况运行性能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快速原型开发系统搭建了旨在降低起动转速瞬态波动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准恒速起动控制算法,在一台改造的甲醇汽油灵活燃料汽油机上研究了准恒速起动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热机起动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为了确定准恒速起动的控制参数,同时也为了探究甲醇对汽油机低负荷工况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首先进行了甲醇汽油发动机怠速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甲醇时的指示热效率在理论空燃比和稀燃工况下都比燃用汽油时高,并且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呈现出单调递增的变化趋势;甲醇有利于加快缸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缩短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由于甲醇较快的层流火焰速度和较宽的稀燃界限,与汽油相比,发动机燃用甲醇时的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较低,并且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也只是小幅增大;甲醇有助于降低发动机怠速稀燃工况下的HC、CO和NOx排放;甲醇较好的怠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甲醇在改善准恒速起动燃烧和排放特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其次,研究了不同边界条件对发动机准恒速起动首循环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由于进气压力较低,燃油蒸发条件较好,高起动转速有利于在较少喷油量的情况下实现首循环成功着火,并且有利于降低首循环的峰值压力和缩短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甲醇的分子扩散速率和层流火焰速度比汽油快,因此在首循环喷射当量比较小时,甲醇有助于改善首循环的着火做功能力,缩短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进气门正时对首循环燃烧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燃油的蒸发雾化能力和进气量两个方面:进气门延迟开启时,活塞处于下行状态,缸内存在一定真空度,有利于燃油的雾化与扩撒,而进气门提前开启则会使得首循环的进气量增加,缸内燃烧速度增快,峰值压力增大。最后,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准恒速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准恒速起动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的转速超调和缸内燃烧峰值压力,缩短混合气浓度向理论空燃比的过渡时间,并且有助于降低HC、CO和NOx排放;高起动转速有利于降低准恒速起动过程的转速波动,减少HC和NOx排放,但不同转速起动时的CO排放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由于甲醇较好的混合气形成特性和较快的层流火焰速度,发动机燃用甲醇起动时燃烧稳定性提高,各循环的能量消耗降低,HC、CO和NOx排放减少;首循环喷油量对起动阶段后续循环混合气浓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5循环。通过对前5循环采用基于循环的稀燃喷油优化策略后,试验发动机起动过程中的转速超调值降低,HC排放减少。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 准恒速起动 甲醇 燃烧 排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U4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8-13
  • 第1章 绪论13-29
  • 1.1 引言13-14
  • 1.2 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现状14-20
  • 1.2.1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14-16
  • 1.2.2 混合动力汽车频繁起/停特性16-18
  • 1.2.3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起动特性18-20
  • 1.3 汽油机起动工况研究现状20-24
  • 1.3.1 汽油机起动工况概述20
  • 1.3.2 发动机起动瞬态燃烧和排放研究现状20-22
  • 1.3.3 混合动力汽车汽油机起动主要问题22-24
  • 1.4 甲醇代用燃料研究现状24-27
  • 1.4.1 甲醇汽油燃料的理化特性24-25
  • 1.4.2 甲醇汽油燃料在点燃式内燃机上的研究现状25-27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7-29
  •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准恒速起动试验系统29-41
  • 2.1 甲醇汽油发动机准恒速起动试验系统29-32
  • 2.1.1 甲醇汽油发动机准恒速起动试验台架29-30
  • 2.1.2 甲醇汽油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30-31
  • 2.1.3 发动机水温控制系统31-32
  • 2.2 基于循环的准恒速起动及怠速闭环控制算法32-34
  • 2.2.1 基于循环的准恒速起动控制算法32-33
  • 2.2.2 甲醇汽油发动机怠速控制算法33-34
  • 2.3 准恒速起动控制策略的设计34-36
  • 2.3.1 怠速阀控制策略34-35
  • 2.3.2 喷油控制策略35-36
  • 2.3.3 点火控制策略36
  • 2.4 测试系统及数据分析方法36-40
  • 2.4.1 试验测试系统36-38
  • 2.4.2 喷油嘴流量特性标定38-39
  • 2.4.3 缸压数据分析方法39-40
  • 2.5 本章小结40-41
  • 第3章 发动机怠速性能试验研究41-51
  • 3.1 发动机怠速性能试验41-42
  • 3.2 试验方案42
  • 3.3 甲醇/汽油发动机怠速工况经济性分析42-44
  • 3.4 甲醇/汽油发动机怠速工况燃烧过程分析44-47
  • 3.4.1 放热率分析44-45
  • 3.4.2 燃烧过程分析45-46
  • 3.4.3 循环变动分析46-47
  • 3.5 甲醇/汽油发动机怠速工况排放分析47-49
  • 3.6 本章小结49-51
  • 第4章 准恒速起动首循环燃烧特性研究51-65
  • 4.1 首循环空燃比测量51-53
  • 4.1.1 首循环空燃比测量方法51-52
  • 4.1.2 首循环进气量标定52-53
  • 4.1.3 首循环过量空气系数的计算53
  • 4.2 起动转速对首循环燃烧特性的影响53-58
  • 4.2.1 起动转速对首循环燃烧压力的影响53-57
  • 4.2.2 起动转速对首循环燃烧过程的影响57-58
  • 4.3 甲醇对首循环燃烧特性的影响58-61
  • 4.3.1 甲醇对首循环燃烧压力的影响58-60
  • 4.3.2 甲醇对首循环燃烧过程的影响60-61
  • 4.4 进气门正时对首循环燃烧特性的影响61-63
  • 4.4.1 进气门正时对首循环燃烧压力的影响61-63
  • 4.4.2 进气门正时对首循环燃烧过程的影响63
  • 4.5 本章小结63-65
  • 第5章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准恒速起动特性研究65-87
  • 5.1 准恒速起动策略对发动机起动性能的影响65-72
  • 5.1.1 准恒速起动策略对发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65-67
  • 5.1.2 准恒速起动策略对发动机起动燃烧特性的影响67-70
  • 5.1.3 准恒速起动策略对发动机起动排放特性的影响70-72
  • 5.2 拖动转速对准恒速起动过程特性的影响72-77
  • 5.2.1 拖动转速对起动过程燃烧特性的影响72-73
  • 5.2.2 拖动转速对起动过程转速波动的影响73-74
  • 5.2.3 拖动转速对起动过程排放特性的影响74-77
  • 5.3 甲醇对准恒速起动过程特性的影响77-81
  • 5.3.1 甲醇对起动过程燃烧特性的影响77-78
  • 5.3.2 甲醇对起动过程能量消耗的影响78-80
  • 5.3.3 甲醇对起动过程排放特性的影响80-81
  • 5.4 基于循环的起动喷油控制策略81-84
  • 5.4.1 首循环喷油量对后续循环的影响81-82
  • 5.4.2 基于单个循环喷油量的调节对燃烧性能的影响82-83
  • 5.4.3 基于多循环的喷油策略优化83-84
  • 5.5 本章小结84-87
  • 结论与展望87-89
  • 结论87
  • 展望87-89
  • 参考文献89-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95-97
  • 致谢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汽车发动机长寿有要诀[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年10期

2 张红雨;;汽车发动机油路净[J];化工之友;2000年04期

3 孟华;这辆汽车发动机为何捣缸[J];汽车运用;2002年02期

4 王克华;汽车发动机“亮红灯”现象[J];合成润滑材料;2003年03期

5 ;中国汽车发动机自主研发高层论坛暨中汽记协会员代表大会在无锡召开[J];汽车维修技师;2005年08期

6 今功;汽车发动机的保养与节油(一)[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5年05期

7 戴巍;;冬季汽车发动机外部预热7法[J];天津汽车;2006年05期

8 孟祥磊;黄镇财;王富春;;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J];湖南农机;2013年01期

9 添;缸数可变的汽车发动机[J];小型内燃机;1982年02期

10 Carr Lane Quackenbush;冯德惠;;先进陶瓷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J];小型内燃机;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香;;汽车发动机的空气污染与机外控制方法[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三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成崇远;史永刚;宋世远;杨靖;;气相色谱法在研究汽车发动机燃烧状况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嘉;;浅谈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前景[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秦忠;高健;姜贵中;;面向汽车发动机中小型零件加工装备研发[A];2012年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云南省分册)[C];2012年

5 崔树平;张亚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材的编写[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定绪;温付强;;浅谈汽车发动机再造技术[A];“2011西部汽车产业·学术论坛”暨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四届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桂群;魏军克;;双质量飞轮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应用[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宇;李曦;;从现代燃烧控制技术的观点来看汽车发动机的电子燃油喷射[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二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吴定才;;汽车发动机路在何方[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柱国;谭业琴;易智强;;汽车发动机轴承失效与润滑系统的相关性分析[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与民;太阳能汽车发动机项目奠基[N];莱芜日报;2007年

2 宫永明;东安汽车发动机做精产品做大规模[N];中国航空报;2008年

3 记者焦静波;第100万台东安汽车发动机成功下线[N];中国航空报;2009年

4 张立红;东安汽车发动机公司提前完成全年任务[N];中国航空报;2003年

5 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特聘专家 王秉刚;推广汽车发动机启停技术刻不容缓[N];科技日报;2013年

6 李晓岩;汽车发动机密封难题被攻克[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李光耀;未来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方向[N];机电商报;2006年

8 雁鸣 李树清;学学给发动机看病[N];市场报;2001年

9 张红雨;汽车发动机油路净通过专家鉴定[N];广东科技报;2000年

10 顾永生(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高级顾问、兼职教授);汽车发动机工厂精益投资的五大策略[N];机电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飞龙;废旧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葛召炎;汽车发动机的变结构控制和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程亚兵;汽车发动机用窄型链疲劳与高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毅;支持汽车发动机跨链协同的多核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乐俊;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准恒速起动燃烧和排放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3 衰文文;基于振动分析的汽车发动机在线转速测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蒙屈;汽车发动机信号智能模拟系统[D];吉林大学;2010年

5 辛惠娟;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开发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6 苗君明;基于神经网络的汽车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6年

7 谢展;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国珊珊;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汽车发动机启停控制器[D];吉林大学;2015年

9 周兆爽;基于小波分析的汽车发动机燃烧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磊;汽车发动机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61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61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