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发布时间:2017-07-19 15:27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更多相关文章: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永磁同步电机 横摆稳定性 前馈加反馈


【摘要】: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由于传动链短、车内空间利用率高、经济性好等特点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车后续延伸课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鉴于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汽车失稳引起的,且汽车安全问题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围绕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这一课题进行如下研究:首先,建立了电机模型。详细论述了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并采用SVPWM控制方法实现对单个电机的控制;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电机建模仿真,实现对电机的转矩控制,并重点分析了电机在给定转矩下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模型的响应时间还是控制精度均能够满足电动车的一般控制要求,证明了电机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建立了电动车模型。考虑车辆的纵向运动、侧向运动、横摆、侧倾以及四个车轮的转动建立八自由度整车模型,利用电机模型替换单轮模型作为动力源,完成电动车建模;选取“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并考虑了联合工况下的轮胎特性;采用蛇形行驶工况对电动车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电动车模型响应迅速且能较好地跟随转角输入,满足了驾驶员的驾驶预期。再次,设计了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选取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为控制变量,并基于二自由度车辆模型建立观测器对质心侧偏角进行估计;基于转弯工况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了单纯前馈、单纯反馈以及“前馈+反馈”三种控制方法,优选整体控制效果较好、抗干扰能力较强的“前馈+反馈”控制算法,设计了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最后,以前后轴动态载荷估计为比例进行车轮转矩分配,并针对“双移线”工况和J-turn工况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均较小,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说明采用直接横摆力矩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操稳性。
【关键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永磁同步电机 横摆稳定性 前馈加反馈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6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2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10-11
  • 1.2.2 车辆状态参数观测方法11-13
  • 1.2.3 驱动力/制动力分配方法13-14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4-16
  • 2 轮毂电机的建模及其控制16-32
  • 2.1 坐标变换与变换矩阵16-17
  • 2.2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17-19
  • 2.2.1 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模型17-18
  • 2.2.2 旋转坐标系下永磁同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18-19
  • 2.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19-26
  • 2.3.1 逆变器电压输出模式19-20
  • 2.3.2 电压空间矢量合成20-22
  • 2.3.3 SVPWM控制算法22-26
  • 2.4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建模26-27
  • 2.5 电机实验验证27-30
  • 2.5.1 轮毂电机27-28
  • 2.5.2 电动轮试验台架28-29
  • 2.5.3 电机实验29-30
  • 2.6 本章小结30-32
  • 3 电动车动力学模型32-44
  • 3.1 直线行驶动力学模型32-33
  • 3.1.1 汽车行驶方程式32
  • 3.1.2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32
  • 3.1.3 汽车的功率平衡32-33
  • 3.2 轮胎模型33-37
  • 3.2.1 轮胎坐标系33
  • 3.2.2 “魔术公式”轮胎模型33-37
  • 3.3 电动车模型37-40
  • 3.4 电动车模型仿真分析与验证40-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4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策略44-62
  • 4.1 车辆稳定性控制参数的选取45
  • 4.2 控制变量理想值的确定45-46
  • 4.3 质心侧偏角状态观测器设计46-52
  • 4.3.1 状态观测器基本原理47-48
  • 4.3.2 质心侧偏角估计48-51
  • 4.3.3 基于MATLAB/Simulink的质心侧偏角观测器建模与仿真51-52
  • 4.4 直接横摆力矩“前馈+反馈”控制器设计52-54
  • 4.4.1 前馈控制补偿器设计52-53
  • 4.4.2 反馈控制补偿器设计53-54
  • 4.5 直接横摆力矩模糊控制器设计54-58
  • 4.5.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组成54-55
  • 4.5.2 模糊控制器设计55-58
  • 4.6 电机驱动力分配策略58-60
  • 4.7 本章小结60-62
  • 5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仿真与分析62-70
  • 5.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控制器建模62-63
  • 5.1.1 直接横摆力矩“前馈+反馈”控制器建模62
  • 5.1.2 直接横摆力矩模糊控制器建模62-63
  • 5.2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仿真分析63-68
  • 5.2.1 “前馈+反馈”控制与单纯前馈或反馈控制的对比分析63-64
  • 5.2.2 移线工况仿真分析64-66
  • 5.2.3 J-turn工况仿真分析66-68
  • 5.3 本章小结68-70
  • 6 总结与展望70-72
  • 6.1 全文总结70
  • 6.2 不足与展望70-72
  • 致谢72-74
  • 参考文献74-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俊;陈家琪;;车辆直接横摆力矩的预测控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年01期

2 陈庆樟;李学智;郭立书;何仁;;汽车爆胎附加横摆力矩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4年03期

3 张鹏;黄胜波;王琪;洪磊;;输入受限约束下的汽车横摆力矩混合切换控制策略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4年01期

4 夏晶晶;横摆力矩控制系统液压回路的设计[J];专用汽车;2003年03期

5 罗虹;张立双;来飞;;车辆直接横摆力矩控制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2期

6 田伟男;赵诗瑶;杨强;刘烨;冀龙飞;;基于横摆力矩分配的车辆稳定控制研究[J];科技传播;2013年12期

7 黄鹤;周廷明;石广林;王全胜;赵林峰;;基于汽车侧偏刚度估计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杨秀建;王增才;;基于线性变参数建模的汽车横摆力矩增益调度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张鹏;王琪;袁明新;洪磊;;饱和约束下的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03期

10 夏晶晶;;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液压特性分析与建模[J];机床与液压;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喻厚宇;;电动轮车直接横摆力矩H_∞控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喻厚宇;;电动轮车直接横摆力矩H_∞控制[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下半年合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峰;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状态估计及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赵伟;汽车动力学稳定性横摆力矩和主动转向联合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杨铭;基于主动转向和横摆力矩控制的多轴车辆制动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翔宇;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的车辆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宁;大客车防侧翻稳定性横摆力矩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钱舟;基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的前轮驱动电动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3 赵阔;双电机电动客车横摆力矩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4 陈磊;分布式驱动电动车电机制动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王明玉;分布式驱动电动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杨龙;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重庆大学;2016年

7 潘振;轻型乘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祁永宁;4WS车辆直接横摆力矩控制与硬件在环仿真系统[D];东南大学;2005年

9 王强;基于横摆力矩和变滑转率联合控制的电子差速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费贤松;联合主动转向和横摆力矩控制的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3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63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