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能源电动汽车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调查研究 对策
【摘要】: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人类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未来的一百年,人类肩负着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的使命。能源紧缺及环境污染已经是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每个国家每个行业都应该为环境友好和能源节约做出努力。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在传统汽车产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史背景下,有望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这一革命性的汽车技术转型时期,做出卓越的贡献,弯道超车,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佼佼者。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真正起步于2009年,但是发展迅猛,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量达84900辆,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已生产各类新能源电动汽车11.9万辆。虽然相对于整个汽车产业产值(201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2349万辆)而言还微乎其微,但是,在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的大环境下,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已被众多的行业人士看到了希望和曙光。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年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将有10倍的增长空间。而面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人才紧缺,质量低下,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已严重制约和影响到了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全方位地开展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但是,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人才培养研究主要侧重于科研类人才的培养探讨,而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研究极少。因此,如何分析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根据其发展需求合理科学地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专业,并避免重蹈传统汽车技能培训的缺陷,真正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目前职业院校特别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全程参与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应用产业系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应用专业建设,通过工作的途径,运用了文献分析、专家座谈和调查问卷等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解读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现状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1)科学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新能源电动汽车专业的构建不是空穴来风,也不可照葫芦画瓢,它需要经过科学的调研、探讨、分析,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及学校的发展方向而定,因此,需要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2)优化师资队伍,保障人才质量。新能源电动汽车是一门新兴的事物,传统汽车专业的教师都面临重新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艰巨任务,只有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才能保障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顺利开展。(3)校企合作,产学对接。企业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和重视,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学对接,才能克服目前职业院校整体发展滞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而企业又无法招揽合适的技能人才的弊端。(4)深化实践教学,促进技能提升。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强化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的匹配性及实用性,充分运用校内外培训基地、数字型教学资源库等新兴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限于本人的经验和能力,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尚需完善,如研究资料选取的局限性、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等,需要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电动汽车 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调查研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4;G7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5
- 1.1.1 研究的背景12-13
- 1.1.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3-14
- 1.1.3 研究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借鉴15-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15-17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1.3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法19-21
- 1.3.1 主要问题19
- 1.3.2 研究方法19-21
- 第二章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21-39
- 2.1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差异21-30
- 2.1.1 新能源电动汽车概念21
- 2.1.2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分类21-26
- 2.1.3 新能源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差异26-30
- 2.2 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概况30-36
- 2.2.1 全球总体市场规模30-32
- 2.2.2 美日欧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概况32-34
- 2.2.3 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概况34-36
- 2.3 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相适应的技能人才的界定36-38
- 2.3.1 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36
- 2.3.2 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技能人才的概念36
- 2.3.3 技能人才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中的重要地位36-38
- 2.4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39-56
- 3.1 研究对象39-40
- 3.2 问卷设计及样本说明40-41
- 3.3 调查结果综述41-55
- 3.3.1 企业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人才的需求41-49
- 3.3.2 新能源电动汽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49-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四章 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改的建议56-70
- 4.1 构建科学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56-61
- 4.1.1 与时俱进,,科学增建新能源电动汽车专业56-57
- 4.1.2 人才培养方向定位57-58
- 4.1.3 才培养层次定位58-61
- 4.2 优化师资队伍,保障人才质量61-64
- 4.2.1 建立健全师资培养制度62
- 4.2.2 拓宽聘用教师渠道62
- 4.2.3 创新培养模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62-64
- 4.3 校企合作,产学对接64-65
- 4.3.1 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64
- 4.3.2 打破技术壁垒,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64
- 4.3.3 加大对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二次培训64-65
- 4.3.4 重视企业人才资源的建设,优化人才选拔机制65
- 4.4 深化实践教学,促进技能提升65-69
- 4.4.1 建设校内实训室65-66
- 4.4.2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66-68
- 4.4.3 建设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68-69
- 4.5 本章小结69-70
- 结论与展望70-75
- 本文主要内容70
- 本文主要创新点70-71
- 不足与展望71-75
- 参考文献75-78
- 附件1 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技能人才培养需求调研78-81
- 附件2 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调查81-85
- 附件3 传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框架85-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8-89
- 致谢89-90
- 附录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轩;李海楠;;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买账吗[J];China Auto;2009年05期
2 常艳军;;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J];经济;2009年08期
3 徐冬青;;大力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4 谢晶莹;郑小鸣;;美、德、日等国新能源发展策略概析[J];当代世界;2009年12期
5 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3期
6 ;新能源技术何时进入“千家万户”?[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年05期
7 ;新能源简介[J];节能技术;2010年04期
8 黄前柏;;新能源汽车:“战略性”驶来[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09期
9 李金津;赵树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年02期
10 肖献法;;关于汽车的节能与新能源之路[J];商用汽车;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帅;曲孟申;;新能源——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胡成春;;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简况[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3 崔木花;;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5 杜德利;;整合运营与系统集成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6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7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9 任振球;;构建生态文明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源头上开发无污染新能源产业化的紧迫性[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艾黎明;;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何奕;新能源人才“质”在环保理念[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于瑶;新能源成中阿合作新“赢点”[N];经济参考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栾哲 聂芳芳 实习生 王心怡;新能源汽车的春天[N];吉林日报;2014年
4 记者 张斐然;新能源汽车:注入我市发展绿能量[N];赤峰日报;2014年
5 记者 张忠霞 王艳红 潘治;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潜力巨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中国楼市记者 张顺军;新能源技术助阵住宅节能开发[N];中国建设报;2005年
7 祝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将设准入门槛[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刘晓星;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秦 崔立勇;新能源汽车:成熟技术先用起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秋梅;我国正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青;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度化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邢万里;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曹钦;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刘琳;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鸣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朱亚静;中美新能源贸易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建中;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创新及风险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昊;新能源汽车颠覆性创新的商业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鲁润芫;我国新能源补贴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婷;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8 梁春超;基于博弈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9 李卫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立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高厚宾;新能源产业安全评价与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0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59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