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2 04:41

  本文关键词: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线控转向 三电机 系统模型 力感控制 驻车回正


【摘要】:线控技术主要包括:线控转向技术(Steer-By-Wire)、线控制动技术(Brake-By-Wire)、线控油门(Throttle-By-Wire)。线控转向技术取消了部分机械连接机构,利用电子控制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总线技术等将车辆的状态信息采集后转变成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将路面信息反馈到驾驶员,优化了汽车的行驶性能,增强了安全性。线控转向车辆可以实现对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采取最优化设计,电子集成化程度较高,在未来的电动汽车(EV)、燃料电池车(FCV)、混合动力汽车(HEV)以及低污染排放车辆(LEV)四大“EV”汽车中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的研究中,包括了以下的主要内容:(1)基于车辆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对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的转向器、减速器进行选类,对转向执行电机、助力电机、力感电机的参数及型号进行选择。(2)在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中,选用商业软件Car Sim中的整车模型,并基于Simulink/Car Sim搭建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分别建立轮胎模型、转向盘模型、力感电机模型、转向执行电机和转向助力电机双电机模型、转矩传感器模型、齿轮齿条转向器模型。对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模型进行角阶跃输入及正弦输入的试验验证,对转向系统跟踪能力及中心区内连续跟踪能力进行验证,论述线控转向系统的兼容性、安全性和合理性。(3)本文研究了力感电机电流的计算算法,执行电机电流经过控制器处理后,得到力感电机电流及输出转矩。将力感通过转向盘反馈给驾驶员,并且采用滤波的方法减小持续不平的路面对驾驶员的冲击。(4)本文研究的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主要分为转向力矩控制策略、力感控制策略、驻车回正策略。其中转向力矩控制策略主要应用了与EPS系统类似的一种直线型助力特性控制方法。力感控制策略主要在于模拟真实路面的力感,通过转向执行电机的电流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力感电机的电枢电流值从而控制力感电机输出力,使驾驶员在操作车辆转向时具有合适的手感。驻车回正策略主要应用了线控转向系统控制器对电信号的分析及控制,即通过车速值是否为零及发动机是否熄火两个条件判定车辆状态,再通过线控转向实现车辆停驶后转向轮自动回正。(5)最后,对本文中所采用的模型、算法以及控制策略进行总结和讨论。对线控转向系统的发展以及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在未来的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汇总。
【关键词】:线控转向 三电机 系统模型 力感控制 驻车回正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线控转向系统发展背景11-16
  • 1.1.1 线控转向系统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1.2 线控转向系统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2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16-17
  • 1.2.1 力感控制策略16
  • 1.2.2 双电机控制策略16-17
  • 1.3 线控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17
  •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7-19
  • 第2章 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结构选型及原理分析19-29
  • 2.1 减速器选型19
  • 2.2 转向器选型19-22
  • 2.2.1 转向器选型原则19-20
  • 2.2.2 转向器分类及选型20-22
  • 2.3 电机选型及控制原理22-26
  • 2.3.1 电机主要类别22-23
  • 2.3.2 线控转向系统应用电机要求23-24
  • 2.3.3 电机参数匹配及选择24-25
  • 2.3.4 助力电机位置的确定25-26
  • 2.4 助力电机助力特性的确定26-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线控转向汽车模型建立29-47
  • 3.1 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架构30-31
  • 3.2 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模型建立31-36
  • 3.2.1 轮胎模型31-32
  • 3.2.2 转向盘模块建模32
  • 3.2.3 力感电机建模32-33
  • 3.2.4 双电机建模33-35
  • 3.2.5 转矩传感器建模35
  • 3.2.6 转向器建模35-36
  • 3.3 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理想传动比的确定36-39
  • 3.3.1 理想传动比分类36-37
  • 3.3.2 理想传动比选择37-38
  • 3.3.3 转向动力电机输出总力矩38-39
  • 3.4 模型验证39-45
  • 3.4.1 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设定40-42
  • 3.4.2 角阶跃转向试验42-44
  • 3.4.3 中心区正弦试验44-45
  • 3.5 本章小结45-47
  • 第4章 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47-63
  • 4.1 本文采用的控制策略原理47-48
  • 4.2 转向助力矩控制策略48-53
  • 4.2.1 转向助力矩控制策略原理48-50
  • 4.2.2 转向助力模型的构建50-52
  • 4.2.3 转向助力矩控制策略试验验证52-53
  • 4.3 力感控制策略53-57
  • 4.3.1 力感控制意义53-54
  • 4.3.2 力感控制方法分析54-56
  • 4.3.3 力感控制策略试验验证56-57
  • 4.4 驻车自动回正控制策略57-61
  • 4.4.1 驻车回正控制意义57
  • 4.4.2 驻车自动回正判断方法57-58
  • 4.4.3 驻车自动回正控制策略分析58-60
  • 4.4.4 驻车自动回正策略试验验证60-61
  • 4.5 本章小结61-63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63-67
  • 5.1 全文总结63-64
  • 5.2 前景展望64-67
  • 5.2.1 线控转向系统发展方向64
  • 5.2.2 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的完善与发展64-67
  • 参考文献67-69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69-71
  • 后记和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蕾艳;金涛;伊剑波;鲍长勇;郑亚军;;线控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王皓;;浅谈汽车电子转向技术发展趋势[J];电子测试;2013年07期

3 赵景波;周冰;李秀莲;贝绍轶;;电动汽车EPS曲线型助力特性的设计及试验[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12期

4 王润琪;周永军;尹鹏;;汽车前轮定位及回正力矩和转向力的计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吴浩;林逸;;基于快速原型系统的电压模式EPS转矩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技术;2009年12期

6 李松焱;闵永军;王良模;安丽华;;轮胎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杨晨娜;张怡;;双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9年01期

8 郑宏宇;宗长富;田承伟;朱天军;董义亮;袁登木;;基于理想转向传动比的汽车线控转向控制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9 刘冰;;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建模及分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陈庆伟,郭毓,杨非,胡维礼;双电机同步联动控制系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杰;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2 郑宏宇;汽车线控转向路感模拟与主动转向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杨胜兵;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海涛;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补偿控制方法研究和验证[D];吉林大学;2013年

2 邓邦夏;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胡茹飞;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双向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谢徐俊;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器网络结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年

5 曹瑜;基于模糊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6 赵苗苗;基于模糊PID的线控液压转向系统路感控制研究与实现[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吴瑾;线控转向系统的路感控制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袁景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与回正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杨华;基于FlexRay总线的线控转向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东;汽车线控转向系统路感模拟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7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717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c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