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汽车EPS与ESP协调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1:03

  本文关键词:汽车EPS与ESP协调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车载电子稳定程序 EPS回正控制 驾驶员特性 行驶安全边界 EPS/ESP协调控制 硬件在环


【摘要】:随着汽车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车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系统和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ESP)为代表的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装车率越来越高,对于提高汽车的各方面性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系统大都侧重于提高汽车单一的性能指标,由各零部件厂商单独开发,未考虑与其它电控系统的信号共享及协调等问题,简单的功能叠加往往会导致子系统之间的冲突,不能使汽车性能达到最优,汽车底盘集成与协调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底盘协调控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号共享,避免各子系统之间的冲突和干扰,根据行驶工况和车辆状态等的变化,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特长,实现整车综合性能的最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5135、51075112、51375131)及中航工业产学研专项项目(CXY2010HFGD26),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EPS/ESP控制及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建模、仿真计算、试验验证等研究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考虑不熟练驾驶员由于对侧向力感知的缺乏而导致的误操作转矩的影响,提出一种跟踪期望驾驶特性的汽车EPS控制策略。建立能够表征驾驶特性(熟练程度等)并考虑误操作转矩的驾驶员模型,与车辆组成人-车闭环系统。仿真及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跟踪期望驾驶特性的汽车EPS控制策略,改善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减轻了驾驶员的转向负担,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2)针对传统的转向回正控制容易产生回正过度或回正不足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ESP功能补偿的汽车EPS回正控制策略。建立四轮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载EPS传感器的信号,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 UKF)方法在线实时估计路面附着系数和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将估计到的质心侧偏角与期望的质心侧偏角的偏差作为输入,对车辆进行转向回正滑模控制。在Carsim、 Matlab/Simulink及LabVIEW中对车辆不同工况下的转向回正性能进行仿真及硬件在环试验,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ESP功能补偿的EPS转向回正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车辆的中心转向性能,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回正效果。(3)汽车EPS与ESP对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对汽车EPS/ESP系统协调控制的必要性和汽车纵向、侧向动力学耦合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针对汽车运动时纵、侧向动力学上存在的耦合因素,在某些工况下两系统间可能存在冲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汽车行驶安全边界的EPS与ESP协调控制策略。建立EPS动力学模型,通过Luenberger观测器估计回正力矩,由回正力矩信息估计路面附着系数。根据车辆动力学特性确定由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组成的汽车行驶安全边界,根据确定的安全边界和转向盘转矩、横摆角速度等信息,基于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Ⅱ)优化EPS与ESP的动态协调控制因子,确保获得优化参数的全局最优解。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汽车行驶安全边界的EPS与ESP协调控制策略,改善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4)设计EPS控制器、ESP控制器和上层协调控制器,进行了硬件在环试验及不同工况下的实车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车载电子稳定程序 EPS回正控制 驾驶员特性 行驶安全边界 EPS/ESP协调控制 硬件在环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6;U463.4
【目录】:
  • 致谢9-11
  • 摘要11-13
  • ABSTRACT13-23
  • 第一章 绪论23-3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23-2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4-34
  • 1.2.1 EPS研究现状24-28
  • 1.2.2 ESP研究现状28-30
  • 1.2.3 底盘协调控制研究现状30-33
  • 1.2.4 EPS/ESP协调控制研究现状33-34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34-36
  • 1.4 本章小结36-37
  • 第二章 汽车系统动力学建模37-47
  • 2.1 引言37
  • 2.2 二自由度车辆模型37-38
  • 2.3 七自由度车辆模型38-39
  • 2.4 侧向-纵向联合轮胎模型39-41
  • 2.5 驾驶员模型41-43
  • 2.6 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43-46
  • 2.7 本章小结46-47
  • 第三章 考虑驾驶员个体差异的汽车EPS控制47-64
  • 3.1 前言47
  • 3.2 驾驶员-车辆模型47-50
  • 3.2.1 人-车-路闭环系统的坐标转换47-48
  • 3.2.2 驾驶员-车辆建模48-50
  • 3.3 EPS控制算法50-51
  • 3.4 仿真分析51-56
  • 3.5 EPS硬件在环试验56-63
  • 3.5.1 试验台组成56-58
  • 3.5.2 EPS转向国标试验58-62
  • 3.5.3 EPS硬件在环试验62-63
  • 3.6 本章小结63-64
  • 第四章 基于ESP功能补偿的EPS回正控制64-81
  • 4.1 引言64
  • 4.2 质心侧偏角的估计64-71
  • 4.2.1 EKF滤波65-66
  • 4.2.2 UKF滤波66-69
  • 4.2.3 基于UKF估计质心侧偏角69-71
  • 4.3 控制器设计71-75
  • 4.3.1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72
  • 4.3.2 EPS控制器设计72-75
  • 4.3.2.1 EPS建模72-73
  • 4.3.2.2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73-75
  • 4.4 仿真分析75-77
  • 4.5 EPS转向回正性试验77-79
  • 4.6 本章小结79-81
  • 第五章 基于汽车行驶安全边界的EPS与ESP协调控制策略81-110
  • 5.1 引言81
  • 5.2 汽车行驶安全边界81-87
  • 5.2.1 汽车行驶安全边界的定义82-83
  • 5.2.2 路面附着系数的估计83-84
  • 5.2.3 汽车行驶安全边界的确定84-87
  • 5.3 EPS与ESP系统协调控制器的设计87-96
  • 5.3.1 上层控制器设计89-93
  • 5.3.2 下层控制器设计93-96
  • 5.4 仿真分析96-98
  • 5.5 ESP硬件在环试验98-109
  • 5.5.1 ESP的工作过程98-100
  • 5.5.2 ESP试验台的组成100-106
  • 5.5.3 ESP控制硬件在环试验106-109
  • 5.6 本章小结109-110
  • 第六章 EPS/ESP协调控制试验验证110-130
  • 6.1 EPS控制系统设计110-111
  • 6.1.1 硬件电路设计110
  • 6.1.2 软件设计110-111
  • 6.2 ESP控制系统设计111-113
  • 6.2.1 硬件电路设计111-112
  • 6.2.2 软件设计112-113
  • 6.3 EPS与ESP上层协调控制器设计113-118
  • 6.3.1 硬件电路设计113-117
  • 6.3.2 软件设计117-118
  • 6.4 实车试验118-129
  • 6.4.1 试验设备及仪器118-122
  • 6.4.2 试验软件122-123
  • 6.4.3 试验设备标定123-125
  • 6.4.4 EPS与ESP协调控制试验125-129
  • 6.5 本章小结129-130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30-132
  • 7.1 总结130-131
  • 7.2 研究展望131-132
  • 参考文献132-141
  • 附录141-14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143-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伟;田大庆;;基于闪存的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容错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08年Z4期

2 范心明;程小华;;EPS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与仿真研究[J];微电机;2008年09期

3 王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现状与发展[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袁伟;田大庆;;基于闪存的汽车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故障容错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01期

5 崔国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应用及发展[J];汽车零部件;2013年04期

6 李俊峰;EPS 轻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J];施工技术;1998年02期

7 范心明;程小华;;EPS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研究与仿真分析[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7年06期

8 盖广清,杨艳敏;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EPS复合外保温技术[J];施工技术;1999年07期

9 杨诗凤;;EPS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齿槽转矩抑制方法[J];仪表技术;2012年08期

10 战颖;EPS外保温技术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武祥;;300级再生EPS超轻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刘明辉;吴浩;杨兴旺;;装备EPS整车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第七届(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武祥;;300级再生EPS超轻混凝土的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徐本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在操稳转向回正性能试验中的测试分析[A];第七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英民;程冬梅;刘伟华;齐万利;;EPS乳液粘结剂制备工艺的研究[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6 常德贵;尤耀东;张朝德;蒋建春;吴天浪;陈文英;;前泌通片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8和TNF-α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提高班论文汇编及讲义[C];2011年

7 常德贵;尤耀东;张朝德;蒋建春;吴天浪;陈文英;;前泌通片对气滞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8和TNF-α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唐作华;唐业清;;泡沫苯乙烯(EPS)轻量填土[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嘉盛化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EPS生产企业[N];江阴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隽;浙江龙生EPS计算存疑 可比性“打折”[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周敏;体验极速美格 EPS快速服务升级[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周昱敏;EPS服务全面启动,“美格为你”掷地有声[N];国际商报;2006年

5 卢荣 张哲;申银万国预计明年上市公司EPS将涨20%[N];证券时报;2006年

6 顾顺清 本报记者  周俊;国际EPS产业彰显中国力量[N];经理日报;2007年

7 记者 贾超时 杨曙光;36万吨EPS项目将落户大庆[N];大庆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丙驹;江苏双良集团投资EPS新项目应对市场变局[N];经理日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刘婷;解构轻资产运行下的南方EPS商业模式[N];中国航空报;2012年

10 新闻中心记者 杨曙光 李东泽;东北亚最大“EPS航母”试水[N];大庆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金波;汽车EPS与ESP协调控制及关键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重型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控制策略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亚楠;废弃EPS泡沫、炉渣与建筑废渣制混凝土砌块资源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冉雪美;微硅粉对EPS混凝土静态与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艾洪祥;基于EPS空腔模块的低层住宅围护结构构造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5 于立娇;基于EPS的车道保持辅助控制算法设计与实验验证[D];吉林大学;2016年

6 黄森仁;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魏元东;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许智;基于EPS混凝土的双曲拱桥综合加固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叶韵;回归简单:EPS单因素定价模型[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蒋卫锋;基于EPS和声卡的振镜式激光标记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30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730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