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式汽车废热制冷实验平台的研制
本文关键词:喷射式汽车废热制冷实验平台的研制
【摘要】:汽车废热的循环利用对汽车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设计改进并研制了一种利用回收的汽车尾气废热来制冷的新型车内空调装置,能有效减少汽车排向大气的废热并降低油耗。首先,采用理论经验结合的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压缩机控制模型。将装置中活塞式压缩机的连续运动分解为无数个单次往复的周期运动,对其中的单个周期进行研究。将流经压缩机后工质获得的能量分为动能和热能,使用动能定理和焓增量分别计算,得到了压缩机的控制模型。其次,根据汽车不同运行工况排出废热量的差异,设计改进了三模态运行制冷装置:1)压缩机模态;2)压缩机喷射器混合模态:3)喷射器模态。根据废热功率及负荷计算,设计了能模拟汽车废热的发生器,能够模拟制冷负荷的蒸发器和模拟散热的冷凝器。该装置主要包括压缩机循环、喷射器循环两大回路,通过电磁阀的不同开闭组合实现不同模态间的切换,以最小的能耗满足汽车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制冷需求。再次,使用LabVIEW开发了上位机软件,实现了参数采集和系统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可以自动采集、显示及存储管理;装置中的电磁阀开闭,压缩机转速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均可以通过上位机软件控制。最后,搭建了汽车废热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对选好的硬件设备分别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对传感器逐一标定,然后对安装完毕的装置进行测试,排除各种运行故障,期间对管路进行一定的修改,在确认功能正常并完成气密性检测之后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压缩机模态,压缩机喷射器模态以及喷射器模态下均可以顺利实现利用废热制冷的要求。
【关键词】:废热回收 喷射制冷 混合建模 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7.52;X734.2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1.2 新型汽车制冷系统的发展13-15
- 1.3 技术研究及其发展现状15-17
- 1.4 喷射器应用于制冷技术17-18
- 1.5 喷射式汽车废热制冷的探索18
- 1.6 本章小结18-20
- 第2章 混合方法的压缩机控制模型建模20-26
- 2.1 活塞式压缩机建模分析20-24
- 2.1.1 工质流动的动能模型20-22
- 2.1.2 气体工质获得热量22-23
- 2.1.3 压缩机控制模型整合23-24
- 2.2 模型分析24
- 2.3 本章小结24-26
- 第3章 汽车废热制冷装置的设计与选型26-36
- 3.1 实验平台设计26-31
- 3.1.1 管路结构设计26-29
- 3.1.2 采温采压点设置29-30
- 3.1.3 喷射器设计30-31
- 3.2 实验平台功能单元31-35
- 3.2.1 冷凝器31-32
- 3.2.2 发生器32-33
- 3.2.3 蒸发器33-34
- 3.2.4 管路切换阀门34
- 3.2.5 压缩机选型34-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数据采集系统36-50
- 4.1 数据采集前端部分36-38
- 4.2 数据采集卡选型38-39
- 4.3 系统上位机软件39-48
- 4.3.1 上位机软件界面设计40-42
- 4.3.2 上位机功能程序设计42-47
- 4.3.3 上位机程序实现的控制方案47-48
- 4.4 本章小结48-50
- 第5章 装置搭建与调试50-56
- 5.1 装置搭建50-51
- 5.2 故障检测排除51-54
- 5.2.1 压力检漏51-52
- 5.2.2 通路调试52-54
- 5.3 系统操作规范总结54
- 5.4 本章小结54-56
- 第6章 实验测试56-66
- 6.1 装置基本功能实验56-57
- 6.1.1 上位机软件测试56-57
- 6.1.2 硬件单元测试57
- 6.2 装置制冷效果测试57-64
- 6.2.1 压缩机循环的制冷57-63
- 6.2.2 混合模态以及喷射器模态的运行结果63-64
- 6.3 本章小结64-66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66-68
- 7.1 论文工作的总结66-67
- 7.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76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取得的成果76-7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平;TS3000在气分丙烷压缩机上的应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4年02期
2 田同虎;;新氢压缩机投用Hydro COM系统对生产及工艺过程控制的影响[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6年06期
3 王钟晖;;乙炔压缩机出口温度测量的可行性探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7年06期
4 罗雄麟;赵决正;王娟;;催化裂化富气压缩机小型后主动控制方案设计与分析[J];化工学报;2012年S2期
5 史成武;裂解装置甲烷膨胀压缩机控制系统浅析[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3年04期
6 张浩;张雅;;矿用压缩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电气防爆;2008年01期
7 王清海;李银梅;郭舰;宋庆丽;;氢氮压缩机仪表联锁改造[J];河南化工;2008年08期
8 高霞;;无极量调节在压缩机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年05期
9 杨华;氮气压缩机控制的改进[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0年06期
10 唐俊辉;叶全明;刘金珊;;富气压缩机机组控制系统的改进[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宇华;张国柱;;基于模糊控制的压缩机振动抑制方法[A];《IT时代周刊》2013年度论文集[C];2013年
2 谢英柏;桂良明;徐周璇;黄秀芝;;积分分离PID控制在线性压缩机中的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史成武;程良伦;;乙烯联合装置压缩机控制系统浅析[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4 侯胜利;杨俊泽;张弛;;HydroCOM4.0气量无级调节系统在柴油加氢压缩机C1102A的应用[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前明;李玉善;许梁;;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排量调节技术进展[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承波;空调永磁同步压缩机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2 常国峰;快速压缩机的开发及其在HCCI燃烧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忠礼;催化重整压缩机控制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赵新村;喷射式汽车废热制冷实验平台的研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李真;低品位能源制冷中喷射器—压缩机混合建模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彭威;永磁同步空调压缩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向小强;连体膨胀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6 王鲁杰;透平—压缩机综合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向宗继;三重冗余式压缩机综合控制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蒋文娟;基于以太网控制器7188E的压缩机远程监控系统[D];东华大学;2005年
9 倪倩;直流变转数空调微电脑控制器的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10 费启智;基于西门子PCS7的炼油装置压缩机控制系统开发[D];东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5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76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