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应用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可控式液压悬置隔振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16:11

  本文关键词:应用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可控式液压悬置隔振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液压悬置 磁致伸缩作动器 非线性控制 神经网络 最优控制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整车舒适性的更高要求,工程界和学术界都将研究目光聚焦在引入控制方法衰减动力总成系统产生的振动。悬置系统作为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的隔振元件,其隔振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噪声、振动与不平顺性(NVH)。新型智能材料的作动器为可控式液压悬置的设计开拓了新思路,为实现隔振控制并改善悬置隔振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以液压悬置作为受控对象,根据磁致伸缩作动器的工作机理和特性,设计出新型可控式液压悬置结构,并建立简化的动力总成隔振系统控制模型,仿真分析可控式液压悬置的隔振特性,为衰减动力总成振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了磁致伸缩材料的机理,基于Gibbs能量损耗理论建立Terfenol-D磁致伸缩材料的磁化非线性模型,并利用二次畴转模型得到磁致伸缩材料的非线性应变量动态输出方程。根据磁致伸缩作动器的等效力学模型,计算出作动器非线性输出。设计出适用于本文受控对象的磁致伸缩作动器,并搭建实验实测作动器的输出特性,验证理论仿真的正确性。应用神经网络非线性逼近特性,建立磁致伸缩材料非线性逆模型。联合PID反馈控制和前馈神经网络控制联合控制,用神经网络逆模型进行补偿,得到近似的作动器线性输出。根据液压悬置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内部元件结构和工作特性,建立简化的液压悬置集中参数模型。在低频大振幅和高频小振幅激励工况下,分析了液压悬置的隔振特性。讨论了惯性通道体长度和横截面积变化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在液压悬置的理论分析基础上,设计适用于磁致伸缩作动器的新型可控式液压悬置的结构,并建立其等效物理模型,确定状态变量和控制输入,选取传递到车身的力作为性能控制目标。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综合考虑传递到车身上的力和作动器控制能量两个主要目标,求得给定加权矩阵下系统最佳综合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施加控制作用后,传递到车身上的力明显减小;而且作动器输出在设计范围之内,振动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液压悬置 磁致伸缩作动器 非线性控制 神经网络 最优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4.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3-14
  • 1.2 动力总成悬置理想隔振特性14-15
  • 1.3 动力总成悬置的研究历程和现状15-19
  • 1.3.1 被动悬置15-16
  • 1.3.2 半主动悬置16
  • 1.3.3 主动悬置16-19
  • 1.4 磁致伸缩材料研究现状19-20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20-22
  • 第二章 磁致伸缩作动器特性分析及实验验证22-37
  • 2.1 磁致伸缩机理22-23
  • 2.2 磁致伸缩作动器等效力学模型23-26
  • 2.2.1 磁致伸缩作动器工作原理23-24
  • 2.2.2 磁致伸缩作动器力学模型24-26
  • 2.3 磁致伸缩作动器位移输出模型26-32
  • 2.3.1 Terfenol-D力-磁-热耦合本构模型26-28
  • 2.3.2 磁滞伸缩材料的磁化模型28-32
  • 2.4 磁致伸缩作动器实验验证与分析32-36
  • 2.4.1 测试实验方案33-34
  • 2.4.2 磁致伸缩作动器实验结果与分析34-36
  • 2.5 本章小节36-37
  • 第三章 磁致伸缩作动器非线性控制37-47
  • 3.1 磁致伸缩作动器控制方法的选择37-38
  • 3.2 作动器磁滞非线性的神经网络控制38-42
  • 3.2.1 神经网络算法理论38-41
  • 3.2.2 控制思想确立41
  • 3.2.3 神经网络离线训练结果分析41-42
  • 3.3 作动器磁滞非线性控制仿真分析42-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新型可控式悬置结构设计及液压悬置参数分析47-58
  • 4.1 传统液压悬置结构和工作原理47-48
  • 4.2 液压悬置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48-55
  • 4.2.1 建立仿真模型48-51
  • 4.2.2 液压悬置隔振性能分析51-52
  • 4.2.3 惯性通道体结构参数对悬置特性的影响52-55
  • 4.3 设计新型结构的可控式悬置55-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可控式悬置系统仿真分析58-69
  • 5.1 可控式悬置系统的建模和发动机激励源简化58-62
  • 5.1.1 可控式悬置系统的力学模型58-59
  • 5.1.2 发动机激励源简化分析59-62
  • 5.2 最优控制输出控制器62-65
  • 5.2.1 最优输出控制理论62-64
  • 5.2.2 降维状态观测器设计64-65
  • 5.3 基于输出调节器的振动控制65-68
  • 5.3.1 汽车加速工况激励控制65-66
  • 5.3.2 发动机怠速激励控制66-68
  • 5.3.3 汽车阶跃激励工况控制68
  • 5.4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69-71
  • 6.1 全文总结69-70
  • 6.2 本文研究工作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含超;华文林;;中置客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试验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陈连云;王国林;;微型三轮车悬浮式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年02期

3 上官文斌,蒋学锋;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1992年02期

4 童树波;黄章法;丁华;;汽车动力装置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02年04期

5 沈彤,潘双夏,杨礼康;汽车发动机液压悬置研究方法探讨[J];汽车技术;2004年04期

6 谢小虎;;天龙系列商用车发动机悬置故障及应对措施[J];汽车科技;2007年03期

7 吴红;钱道新;;发动机右悬置支架的优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8 吴红;;车用悬置系统的仿真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9 黄信;柏世川;章竹一;;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陈树勋;吴松;尹国保;李志强;;发动机悬置系统模态分析与优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段胜杰;付嘉鹏;韩志永;;某微车悬置系统隔振优化[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世嵬;蹇开林;李锐;陈伟民;廖昌荣;;车用发动机磁流变悬置的刚度优化[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李征;纪金亮;杨河洲;;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优化设计[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刘光波;樊兴华;;发动机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邓召学;郑玲;李以农;张自伟;;发动机磁流变半主动悬置变论域模糊控制的研究[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龙银;李强;;基于受迫振动理论酌发动机悬置NVH性能仿真分析[A];第二十一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侯锁军;史文库;王少华;李海生;;磁流变发动机悬置动特性分析及最优控制算法[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申超;孟甲凡;于丽娜;高明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悬置设计[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召学;汽车动力总成磁流变悬置优化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章新杰;磁流变挤压悬置动态特性研究及其在汽车中的仿真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梁天也;主动控制式发动机悬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姜波;电流变液半主动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时培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分析与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闵海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特性仿真与主动控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张云清;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戴永谦;发动机悬置软垫断裂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云侠;液阻悬置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敏;发动机悬置系统解耦与新型半主动液压悬置设计的关键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良渭;二缸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韩标;轮式装载机振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潘德阔;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雷静静;应用于平地机动力总成的液阻悬置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邹波;重型卡车驾驶室悬置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潘德君;汽车运转状态下发动机悬置减振性能测试与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柴瑞谦;基于虚拟样机的铰接式拖拉机乘坐舒适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6年

8 孔艳玲;卡车驾驶室悬置及座椅减振系统的优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林逢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及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张兆金;某型商用车发动机悬置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85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785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