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与生产服务的产业融合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与生产服务的产业融合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 生产服务业 产业融合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基于产业分工、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等理论,对新能源汽车与生产服务业融合路径进行了推演。结合新能源汽车市场困难化的原因,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与生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为化解指标关联的问题,采用结构方程对新能源汽车与生产服务业融合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表明,"技术融合"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与生产服务业融合的关键性因素,"环境因素"对"产业融合"影响不明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生产服务业产业链在工艺流程、商业模式创新、范围经济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对产业融合影响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怀化学院经济学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生产服务业 产业融合 结构方程模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AJL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3YJC790160)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GX2014-1003(Y)]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GXS4D136) 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3YBA017,15YBA313)
【分类号】:F426.471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正楚;潘红玉;寻舸;吴艳;;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模式变革趋势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2 张庆彩;吴椒军;张先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升级的运行机制及路径探究[J];生态经济;2013年10期
3 霍影;;服务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效率研究——以东北三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J];科学决策;2013年07期
4 贺正楚;吴艳;蒋佳林;陈一鸣;;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关系的推演、评价及测度[J];中国软科学;2013年05期
5 豪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运作创新之路[J];汽车与配件;2013年Z1期
6 隋梦晴;李英;;集群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扩散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2年05期
7 周珂慧;甄峰;余洋;韩青;;汽车服务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基于潍坊市奎文区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
8 姚占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境分析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2期
9 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10 盖国凤;申健;;汽车服务业整合发展战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正楚;黄颖琪;潘红玉;吴艳;;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财务竞争力的评价及测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年04期
2 吴艳;贺正楚;;新能源汽车与生产服务的产业融合路径及其影响因素[J];系统工程;2016年06期
3 梁学成;;服务价值链视角下的服务业多元化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6年06期
4 徐久香;拓晓瑞;;中国仅仅是制造大国吗——基于出口增加值测算角度[J];南方经济;2016年06期
5 邵娟;;企业发展需要创新服务 创新服务体现科协价值[J];科技展望;2016年17期
6 张彤;;价值链嵌入视角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升级[J];中国流通经济;2016年05期
7 詹浩勇;冯金丽;;西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04期
8 王拓;;人力资本结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6年04期
9 曹虹剑;李睿;贺正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组织模块化升级研究——以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年02期
10 闻乃荻;綦良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永宏;周聪;;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徐代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年11期
3 杨以文;郑江淮;黄永春;;生产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6期
4 白积洋;;中国制造业集聚机制再研究——基于内生交易成本视角[J];科学决策;2012年10期
5 许彩侠;金恬;;区域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中的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12期
6 周晶;何锦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标准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10期
7 郭琳;;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背后的风险[J];中国投资;2011年10期
8 段炼;赵德海;;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9 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10 许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信息技术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轩;李海楠;;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买账吗[J];China Auto;2009年05期
2 常艳军;;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J];经济;2009年08期
3 徐冬青;;大力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10期
4 谢晶莹;郑小鸣;;美、德、日等国新能源发展策略概析[J];当代世界;2009年12期
5 潘建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3期
6 ;新能源技术何时进入“千家万户”?[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0年05期
7 ;新能源简介[J];节能技术;2010年04期
8 黄前柏;;新能源汽车:“战略性”驶来[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0年09期
9 李金津;赵树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年02期
10 肖献法;;关于汽车的节能与新能源之路[J];商用汽车;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帅;曲孟申;;新能源——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胡成春;;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简况[A];第三次全国地热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9年
3 崔木花;;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萍;;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5 杜德利;;整合运营与系统集成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A];2009第三届中国民用炉具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200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及技术交流会会刊[C];2009年
6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7 萧汉强;黄涛;王东海;;探讨我国海洋新能源的发展战略[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明道;蔡国印;陈卓;陈果;;南阳市发展新能源产业实践与探索[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9 任振球;;构建生态文明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源头上开发无污染新能源产业化的紧迫性[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艾黎明;;新能源技术在专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情况[A];西南汽车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何奕;新能源人才“质”在环保理念[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于瑶;新能源成中阿合作新“赢点”[N];经济参考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栾哲 聂芳芳 实习生 王心怡;新能源汽车的春天[N];吉林日报;2014年
4 记者 张斐然;新能源汽车:注入我市发展绿能量[N];赤峰日报;2014年
5 记者 张忠霞 王艳红 潘治;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潜力巨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中国楼市记者 张顺军;新能源技术助阵住宅节能开发[N];中国建设报;2005年
7 祝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将设准入门槛[N];中国工业报;2007年
8 刘晓星;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提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杨秦 崔立勇;新能源汽车:成熟技术先用起来[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秋梅;我国正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发[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青;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度化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雷鸣;日本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邢万里;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展优先序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曹钦;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刘琳;新能源风电发展预测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顾瑞兰;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淼;基于量与价视角的中国新能源发展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鸣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选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卢宗霞;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吴迪;H公司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吴锐;基于非均衡协整理论的新能源—节能减排—经济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杨琳燕;某企业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翠;WTO框架下我国新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张希;WTO框架下的新能源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李苓;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10 郑丹城;我国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62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86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