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反力式滚筒制动力检测中车辆轮重自动调整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7:38

  本文关键词:反力式滚筒制动力检测中车辆轮重自动调整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轴车 制动力检测 升降装置 轮荷调整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多轴车的保有量持续增加,其中多轴车的事故高发率使其制动性能成为多轴车检测的主要性能指标,对准确的检验多轴车的制动性能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是多轴车制动性能的传统检测设备,由于轮胎在制动滚筒上的安置角,使待检轴与其他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造成待检轴的轴荷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轴荷不一致,因此传统的检测设备对多轴车制动性能的检测存在很大的误差。针对多轴车制动性能检测的现状,本文开展对反力式滚筒制动力检测中车辆轮重自动调整系统研究。首先,本文建立多轴车制动力检测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多轴车的制动原理和评价指标;在对车轮地面附着力、地面制动力以及制动器制动力关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制动力力学分析模型;基于制动轴重复合检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4轴车辆为例,建立多轴车轴荷的分配模型。基于制动检测过程中轮胎与滚筒接触关系分析,建立了稳态及非稳态状态下的制动力力学分析模型,并对制动力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软件设计了轴荷自调节式制动轴重复合检验台。当多轴车检测轴在制动轴重复合检验台上检测时,临近轴停于升降装置上,根据多轴车轴荷分配模型的轴荷理论值,调整升降装置的高度,真实模拟多轴车在水平路面上制动检测。最后,基于Adams软件,针对装置进行了制动力检测过程中轴荷调整仿真,并进行了实车模拟测试。仿真结果和实车模拟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轮荷自动调整装置和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多轴车 制动力检测 升降装置 轮荷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3-15
  • 1.4 本章小结15-16
  • 第2章 制动性能检测机理分析16-30
  • 2.1 多轴车制动性能及评价指标16-17
  • 2.2 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机构和工作原理17-18
  • 2.3 多轴车辆轴荷的分配18-24
  • 2.3.1 轴荷计算简化模型18-19
  • 2.3.2 多轴车轴荷分配的计算研究19-24
  • 2.4 多轴车辆制动性能检测力学分析24-29
  • 2.4.1 检测轮处于稳定接触状态25-26
  • 2.4.2 检测轮是非稳定接触状态26-28
  • 2.4.3 分析检测车轮的制动力变化28-29
  • 2.5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轴荷自调节式制动轴重复合检验台的设计30-46
  • 3.1 升降装置设计方案的介绍31-34
  • 3.2 升降装置机械结构的设计34-36
  • 3.2.1 防过升装置35
  • 3.2.2 底部装置35-36
  • 3.2.3 稳定支撑装置36
  • 3.2.4 台面与地基连接装置36
  • 3.3 多轴车制动力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36-42
  • 3.3.1 传感器38-39
  • 3.3.2 信号调理模块39-41
  • 3.3.3 数据采集41-42
  • 3.4 多轴车制动力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42-44
  • 3.5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基于Adams模型的仿真46-58
  • 4.1 仿真理论分析46-48
  • 4.1.1 多轴车的轮重调整理论分析46-47
  • 4.1.2 轮胎变形理论分析47-48
  • 4.2 在Adams/View中仿真模型的建立48-53
  • 4.2.1 Adams/View仿真环境的设置48-51
  • 4.2.2 模型的导入51-53
  • 4.3 Adams模型建立与仿真53-57
  • 4.3.1 约束副的添加53-55
  • 4.3.2 Adams接触力55-56
  • 4.3.3 Adams作用力56
  • 4.3.4 模型仿真56-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Adams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58-70
  • 5.1 对Adams仿真数据分析58-62
  • 5.2 对实测数据分析62-68
  • 5.2.1 实车实验准备及相关步骤63-64
  • 5.2.2 实车数据记录64-68
  • 5.3 仿真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68-70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0-72
  • 6.1 全文总结70-71
  • 6.2 工作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75-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卫周;谷城;;压控电压源二阶低通有源滤波电路设计与仿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年10期

2 王玉鑫;王青春;牛浩龙;付建蓉;;多轴汽车轴荷计算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9期

3 陶欣;付主木;;混合动力轿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策略[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刘德发;刘剑峰;;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方法比较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年01期

5 张凤举;刘伟;;车轮安置角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影响初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9年10期

6 鲍祖尚;潘萍;;基于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感应电动机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2期

7 吴明;张帮锋;;多轴汽车台试性能检测分析[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8年12期

8 王聪敏;;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8年04期

9 贾晖;;多轴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可行方法的探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7年11期

10 张婷;许文海;;便携式半导体激光器特性参数测试仪的研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灯福;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可升降装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杜佳洁;基于条码识别技术图书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蒙蒙;全驱车辆制动性能台架稳态检测约束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孟松涛;基于ADAMS的铁鞋制动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义才;基于制动过程的汽车重心位置动态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柳和玲;轮胎地面接触变形分析与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金三;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总布置设计及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志敏;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ABS系统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9 方辉;真三轴仪测控系统及实验设备远程共享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10 赵建国;多轴车辆制动性能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64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864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