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汽车论文 >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电磁主动悬架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8:01

  本文关键词: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电磁主动悬架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动汽车 电磁主动悬架 作动器 多目标优化 电磁力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人类面临严峻的能源与环境挑战,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已被视为电动汽车的最终驱动形式,但由于其特殊的动力布置形式,使整车非簧载质量增加,整车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下降。悬架系统直接影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等性能,主动悬架系统可提供主动力保证汽车在各工况悬架性能最优,电磁主动悬架以其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等特点成为主动悬架系统作动器的首选。本文基于某电动汽车驱动轮,设计一款具有较好动力学响应特性,结构紧凑及输出推力平稳的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从作动器本体参数及磁场理论仿真模型入手,基于作动器灵敏度分析,采用多目标粒子优化算法,探索主动悬架电磁作动器最优设计理论与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驱动轮设计需求,采用磁体排列为Halbach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作为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提出电磁主动悬架设计方案,基于电机设计标准及直线电机特性,初步确定悬架作动器的结构设计参数,为电磁作动器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2)利用磁通密度矢量公式,采用微分方程及解贝塞尔函数对作动器进行理论解析分析,建立理论解析模型,利用ANSOFT软件对作动器电磁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Morris局部灵敏度分析法,对作动器结构进行局部灵敏度分析,获取了作动器主要结构设计参数,为作动器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3)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作动器主要结构设计参数为优化变量,以作动器动力学特性及损耗为优化目标,对电磁作动器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获取作动器优化结构参数Pareto解集,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确定作动器最优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铜耗系数下降20.1%,推力体积比提高8.1%,电磁力波动比降低56.1%(4)基于电磁直线作动器本体特征,对作动器工作状态下推力波动机理进行分析,明确了齿槽力与边端力的影响,提出有效减少推力波动减少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结构参数在两侧边端厚度为2.8mm时,作动器推力波动降低至2.4%。
【关键词】:电动汽车 电磁主动悬架 作动器 多目标优化 电磁力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9.72;U463.3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13
  • 1.2.1 主动悬架作动器研究现状9-11
  • 1.2.2 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优化设计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6
  • 2 电磁主动悬架原理及结构设计16-30
  • 2.1 电磁主动悬架工作原理16-17
  • 2.2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电磁主动悬架设计方案17-19
  • 2.3 电磁主动悬架结构设计19-28
  • 2.3.1 永磁体材料的选取20-21
  • 2.3.2 初级次级材料的选取21-22
  • 2.3.3 Halbach阵列结构22-23
  • 2.3.4 初级次级内外径设计23-24
  • 2.3.5 初级槽形及参数初步设计24-25
  • 2.3.6 作动器槽数与极对数设计25-26
  • 2.3.7 永磁体尺寸设计26-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3 电磁作动器的分析模型及灵敏度分析30-48
  • 3.1 Halbach圆筒型永磁同步直线作动器分析模型30-41
  • 3.1.1 电磁场理论分析模型30-37
  • 3.1.2 基于ANSOFT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37-40
  • 3.1.3 理论分析模型的验证40-41
  • 3.2 电磁作动器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41-46
  • 3.2.1 Morris局部灵敏度分析法42-43
  • 3.2.2 作动器参数局部灵敏度分析43-46
  • 3.3 本章小结46-48
  • 4 主动悬架电磁作动器多目标优化设计48-64
  • 4.1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48-54
  • 4.1.1 多目标优化概念48-50
  • 4.1.2 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50-52
  • 4.1.3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52-54
  • 4.2 基于径向气隙磁场的磁体结构参数化分析54-55
  • 4.3 电磁作动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55-58
  • 4.3.1 优化问题描述55
  • 4.3.2 目标函数55
  • 4.3.3 约束条件55-56
  • 4.3.4 基于自适应惩罚函数的多目标随机粒子群优化算法56-58
  • 4.4 优化结果分析58-63
  • 4.4.1 作动器优化过程及结果58-60
  • 4.4.2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Pareto解优选60-61
  • 4.4.3 电磁作动器的性能分析61-63
  • 4.5 本章小结63-64
  • 5 电磁主动悬架作动器推力波动分析及优化64-72
  • 5.1 电磁直线作动器推力波动分析64-65
  • 5.2 直线作动器推力波动机理分析65-68
  • 5.2.1 直线作动器齿槽力分析65-67
  • 5.2.2 直线作动器边端力分析67-68
  • 5.3 优化前后直线作动器结构改进设计与推力波动分析68-71
  • 5.4 本章小结71-72
  • 6 总结与展望72-74
  • 6.1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72-73
  • 6.2 工作展望73-74
  • 致谢74-76
  • 参考文献76-82
  • 附录82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论文及专利82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跃奎;最优控制理论在车辆主动悬架中的应用[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2 孟爱红,王良曦,杨静波;基于输出反馈的慢主动悬架系统仿真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2年03期

3 孟爱红,王良曦,晁志强,刘相波;车辆主动悬架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液压与气动;2004年01期

4 任卫群,金国栋;可减小道路破坏性的车辆主动悬架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22期

5 容一鸣,苏泉;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及物理实现[J];机电工程技术;2005年05期

6 陈宏伟;刘凯;;车辆节能型主动悬架的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7年12期

7 喻凡;张勇超;;馈能型车辆主动悬架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01期

8 焦娜永;王忠海;陈僧斌;;基于最优控制策略的1/4的主动悬架设计(一)[J];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9 陈士安;王勇刚;王东;何仁;刘红光;;无外界动力源主动悬架的能量可用性(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10 肖平;高洪;时培成;;主动悬架硬件在回路仿真研究(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春强;丁惜瀛;李琳;王亚楠;;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综述[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2 王金湘;陈南;;主动悬架的操纵稳定性控制研究[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乔维高;陈杰峰;;车辆主动悬架线性控制策略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钟汉文;卜继玲;姜其斌;邹波;;基于整车平顺性的主动悬架联合仿真研究[A];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2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昕晖;陈伟;;具有主动悬架的自适应轮边驱动系统[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严钟辉;严世榕;;基于差动制动与主动悬架的客车防侧翻控制研究[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C];2014年

7 孟爱红;晁智强;刘相波;;基于SIMULINK的电液主动悬架系统仿真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博;基于新型优化算法的主动悬架鲁棒输出反馈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于显利;车辆主动悬架集成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鹏;铁道车辆馈能式主动悬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孙伟;基于主动轮系统的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学分析与集成控制[D];重庆大学;2015年

5 来飞;基于电磁作动器的车辆主动悬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张勇超;车辆电磁主动悬架鲁棒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阮德玉;车辆主动悬架用永磁直线直流作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石米娜;基于压力控制的轮腿式越野车辆自适应液压主动悬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孔英秀;时滞相关非脆弱鲁棒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策略及其在主动悬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4年

10 董红亮;汽车四轮转向和主动悬架的综合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雪春;馈能式汽车电动主动悬架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刘哲;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与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刘文强;车辆主动悬架的模糊PID控制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4 陈宏伟;车辆节能型主动悬架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夏爽;基于四分之一悬架模型与整车虚拟样机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6 杨斌;基于Matlab仿真的车辆主动悬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林晨;馈能型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长明;电动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9 刘兴亚;关于车辆主动悬架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10 陆志平;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纯电动汽车舒适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0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870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