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机理与仿真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机理与仿真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不断发展进步,以及人们对汽车各项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各零部件NVH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关键部位,不仅影响车辆运行安全,其制动过程的平稳性还影响车辆的舒适性,显得尤为重要。制动抖动是制动系统在低频阶段出现的一类常见故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但由于抖动影响因素复杂,导致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因此,研究制动抖动产生机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对制动抖动产生机理和传递路径进行分析,得出制动力矩和制动压力波动是引起制动抖动的主要根源,根据抖动伴随现象,论文将制动抖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工作分为制动冷抖动和热抖动两个部分,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1)确定液压制动系统中制动力的传递路径,分析液压制动系统各部件对踏板制动力的影响,计算驾驶员对制动踏板施加大小恒定不变的力时,在制动盘处产生的制动力矩和减速度。(2)建立制动盘几何不均匀模型,包括制动盘薄厚差和端面跳动,将其几何不均匀转化为可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制动片位移;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制动器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制动片位移为系统输入,求解制动力矩波动;研究制动片位移输入和摩擦副材料参数对冷抖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制动盘几何不均匀、制动盘片之间接触刚度和摩擦系数对制动力矩的影响规律,并给出减小制动力矩波动的改进措施。(3)建立摩擦热流密度和热传导的理论方程,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通风盘式制动盘热-机耦合模型,仿真制动盘的制动过程,分析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在制动过程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制动盘在热变形下的几何尺寸变化规律及制动力矩变化趋势;确定热抖动是由制动盘厚度和盘、片摩擦系数的变化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4)基于ABAQUS有限元仿真结果,运用Plackett Burman方法研究通风盘式制动盘关键部位尺寸参数影响制动热抖动的灵敏度,根据结果提出制动盘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前后制动盘的热-机耦合特性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制动盘具有更好的温升特性和更小的力矩抖动,说明本文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制动盘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对制动盘设计改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制动盘 摩擦 制动力矩 抖动 灵敏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5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1.2.1 制动抖动分类8-9
- 1.2.2 冷抖动研究现状9-10
- 1.2.3 热抖动研究现状10-12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2-14
- 1.3.1 主要目的12
- 1.3.2 研究主要内容12-14
- 2 制动抖动产生机理分析14-26
- 2.1 制动抖动产生根源14-15
- 2.2 制动抖动的影响因素15-19
- 2.2.1 冷抖动影响因素分析16-17
- 2.2.2 热抖动影响因素分析17-18
- 2.2.3 其他影响因素18-19
- 2.3 制动力矩的产生过程19-22
- 2.4 制动工况确定22-25
- 2.5 本章小结25-26
- 3 盘式制动器冷抖动问题分析26-46
- 3.1 制动盘几何不均匀输入模型26-32
- 3.1.1 薄厚差模型26-29
- 3.1.2 端面跳动模型29-31
- 3.1.3 几何不均匀输入模型叠加31-32
- 3.2 制动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32-38
- 3.3 制动力矩波动影响因素分析38-44
- 3.3.1 制动盘两侧位移输入影响39-41
- 3.3.2 制动盘、片摩擦副参数影响41-44
- 3.4 减少冷抖动的主要措施44-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4 盘式制动器热抖动问题分析46-58
- 4.1 制动盘热分析的理论模型46-49
- 4.1.1 建模假设46
- 4.1.2 摩擦产生的热流密度和分配系数46-47
- 4.1.3 通风盘对流换热系数47
- 4.1.4 热传导模型和边界条件47-48
- 4.1.5 热-机耦合模型的热弹性模型48-49
- 4.2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49-51
- 4.3 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51-56
- 4.3.1 温度场分布51-54
- 4.3.2 应力场分布54-55
- 4.3.3 制动盘瞬态厚度变化趋势55-56
- 4.4 热引起制动力矩变化趋势56-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5 盘式制动器尺寸灵敏度分析58-63
- 5.1 灵敏度分析58-61
- 5.1.1 灵敏度分析步骤58-60
- 5.1.2 灵敏度分析及方案改进60-61
- 5.2 对比改进前后制动盘特性61-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6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研究工作总结63
- 6.2 后续工作与展望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70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奎全;提速客车制动盘连接结构的探讨[J];铁道车辆;2000年06期
2 綦稼声,管玉山;关于快速客车制动盘设计结构的改进设想[J];铁道车辆;2000年07期
3 宋忠明;陶瓷制动盘[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2年06期
4 韩建保 ,张鲁滨;就车或离车式制动盘表面修复技术漫谈[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5年05期
5 刘金朝;卜华娜;刘敬辉;钱立新;王成国;;整体制动盘热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7年02期
6 李鼎;;试验中的新型制动盘[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8年03期
7 陈雷;杨林;刘智;;制动盘平衡槽深对频率的影响[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10期
8 森久史;彭惠民;;制动盘的热疲劳原因与对策[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9年03期
9 王秀红;;再生碳复合材料制动盘的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11年03期
10 王苏生;;进口汽车制动盘的生产[J];机械制造;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加佳;杨岳;常邦灿;;列车制动盘参数化设计与虚拟制动计算系统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制动学组2008年学术年会——高速铁路动车组和重载列车制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佳蓉;严瑾;殷德宏;张静江;;制动盘早期磨损失效分析[A];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物理测试部分)[C];2002年
3 张立军;唐传骏;庞明;孟德健;余卓平;;制动盘的约束模态与自由模态对比分析[A];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林谢昭;高诚辉;;紧急制动过程制动盘表面非轴对称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5 杨月;谢基龙;王文静;;紧急制动下高速客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温度及弹塑性应力场的数值模拟[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吴烨;夏维;王延;宋郧艳;;制动盘终检机测量优化[A];面向未来的汽车与交通——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精选[C];2013年
7 杨俊萍;李庆成;王铮;;制动抖动发生机理及控制方法研讨[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钱坤才;;200km/h高速客车制动盘和闸片的研究[A];快速提升铁路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9 李永红;王文信;张杰;董恒;;高碳低合金灰铁制动盘毂生产技术[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冰;小小制动盘 撬动大市场[N];发展导报;2004年
2 早报见习记者 张郁文;隆基机械拟募7亿用于制动盘和制动器项目[N];东方早报;2012年
3 张彦生;装载机常见故障二则[N];中华建筑报;2000年
4 韩素芹;盘式制动摩擦块打滑的现象与原因[N];中国汽车报;2002年
5 尚其;ABS维修经验[N];中国交通报;2001年
6 小叶;易损件需定期检查更换[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志强;高速列车制动盘热斑特征及裂纹萌生扩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石晓玲;高速列车锻钢制动盘热疲劳寿命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智勇;高速客车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热损伤和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杨肖;制动盘仿生耦合表面抗疲劳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李继山;高速列车合金锻钢制动盘寿命评估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王国顺;列车盘式制动器温度场与振动模态的分析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月;高速列车SiCp/A356复合材料制动盘热疲劳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滕杰;高速列车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及其闸片的制备、摩擦磨损性能及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广生;闸片结构对制动盘温度场及应力场影响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杨源;制动盘尺寸对盘面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影响[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亚利;制动器旋转结合面的振动摩擦及热-结构耦合特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何佳朋;基于力热模型的某高速列车拖车制动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高雅妍;制动盘表面结构仿生构建与制动性能仿真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秀波;重卡制动盘裂纹失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袁健;电动车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热—机耦合分析及设计[D];天津科技大学;2013年
8 夏金凤;制动盘模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9 吴雷;锻钢制动盘结构与成形工艺协同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马永江;热流固耦合效应对高速列车制动性能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70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87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