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现正面碰撞三向加速度台车的开发
本文关键词:可复现正面碰撞三向加速度台车的开发
【摘要】:针对一般台车碰撞试验只能复现实车碰撞中的X向加速度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正面碰撞台车。该台车可以安装各种试验车型的车身结构,并将轴距和轮距调整到与实车一致。通过改变台车前部的吸能结构布置形式,可以复现不同的碰撞加速度波形。建立了台车碰撞仿真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以模拟实车正面刚性壁障碰撞和40%偏置碰撞试验工况,研究了台车质心高度、前部吸能结构参数与布置形式和刚性壁障形式对X,Y和Z三向加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台车可以较好地复现实车碰撞X,Y和Z 3个方向的加速度和整车动态特性。利用试制完成的台车进行了正面刚性壁障碰撞试验,结果显示台车碰撞加速度和运动状态与实车基本吻合。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碰撞台车 加速度复现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11802)资助
【分类号】:U467.14
【正文快照】: 前言在实车正面碰撞中,较高的纵向加速度是导致驾驶员头部和胸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同时,碰撞中产生的车体动态特性如横摆、俯仰、侧倾等,都会影响车内乘员的运动状态,进而影响乘员损伤[1]。台车碰撞试验可以复现实车碰撞试验加速度波形,广泛用于测试乘员约束系统的保护效果。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西产;汽车正面碰撞试验法规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J];汽车工程;2002年01期
2 余翔,袁中凡,郭祚达,林大全;汽车正面碰撞工艺实验假人的研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亮平;徐立伟;王立春;唐正强;;轿车改进车型的正面碰撞仿真模拟研究[J];汽车技术;2006年S1期
4 张桂荣;徐太长;;汽车与障碍物正面碰撞模拟及模拟数值分析[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7年03期
5 王占强;;“足”虑——C-NCAP腿部指标解读[J];世界汽车;2008年09期
6 张建;范体强;何汉桥;;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9年03期
7 陈会;;我国乘用车正面碰撞标准分析[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9年05期
8 宋学伟;王登峰;张群;高鹏飞;;基于局部结构改进的车身正面碰撞安全性研究[J];汽车工程;2009年12期
9 赵桂范;柳东威;孟媛媛;;轿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01期
10 申福林;邓景涛;谢旭良;孙治华;;大客车正面碰撞的仿真及改进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新;张晓龙;孙制宇;刘玉光;;某轿车正面碰撞仿真及安全性能改进分析[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科峰;王欣;颜长征;覃祯员;胡俊宇;;客车正面碰撞不同试验方法仿真分析[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欣;颜长征;覃祯员;胡俊宇;;客车正面碰撞试验技术及评价方法的研究[A];西南汽车信息:2012年上半年合刊[C];2012年
4 李平飞;;承载式车身正面碰撞仿真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超凡;;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评价指标的研究[A];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陈勇;兰秀菊;田景红;;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人员响应的人因分析和仿真建模[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黄凤;钞永兴;陈伟刚;;基于LS-DYNA的全宽正面碰撞对标方法研究[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葛如海;许栋;王桃英;臧绫;;大客车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的仿真研究[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宇;谢巍婷;王兴华;;提高微型车正面碰撞被动安全性研究[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进;张秀琴;吴沈荣;施欲亮;;前碰中后排女性乘员伤害影响因素分析[A];第九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专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立文;中国汽车开始“正面碰撞”[N];光明日报;2000年
2 王瑞;“试”不宜迟 宇通率先完成校车正面碰撞试验[N];中国旅游报;2012年
3 雷飞邋悴黄X 陈会松;华菱完成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试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4 冯敏;“分数”背后的故事[N];国际商报;2006年
5 谢莉葳 张鹏 实习生 宋 鹏文;六款车碰撞结果说说看[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6 ;“分数”背后的故事[N];财经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静仪 孟莉;碰撞——平头轻客难闯的一道关[N];中国汽车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史天舒;国家汽车碰撞安全新标准有望出台[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桂俊松;轻客是短头好还是平头好?[N];中国汽车报;2002年
10 管学军;大众:把安全写入基因[N];中国工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玉梅;汽车正面碰撞设计分析技术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刘维海;轿车正面碰撞被动安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大志;基于乘员保护的汽车正面碰撞结构设计与变形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崔崇桢;多种典型工况下的汽车正面碰撞性能协同优化[D];湖南大学;2014年
5 唐洪斌;乘用车正面抗撞性设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49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94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