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轿车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某轿车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车辆工程 半主动悬架 车身姿态 最优控制 仿真 硬件在环试验
【摘要】:悬架是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传统的被动悬架乘坐舒适性有限,且很难再有提升空间,而主动悬架功耗大、体积大、成本高,使其很难在轿车上普及,故近年来半主动悬架越来越受到车企的重视。本文以控制车身垂直、俯仰、侧倾三个方向上的姿态为目的,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去研究实用有效的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对电控悬架用于车身姿态的控制、半主动悬架中阻尼可调减振器以及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2)搭建1/4车辆模型和路面模型,并建立基于1/4车辆模型的半主动悬架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最优控制中权重系数对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三个指标的影响。(3)研究基于七自由度整车模型的LQR控制对车身姿态的控制,选取车身垂直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为控制目标计算性能指标。最优控制运用于实际需要知道车辆的全状态,如果这些状态中包含绝对位移或者绝对角度等难以精确测量的量就难以使用LQR控制。本文对被控模型的状态方程进行一阶求导,变形后的状态方程仍然符合最优控制的标准形式,新的状态方程再使用LQR控制能够避免使用绝对位移和绝对角度,同时使控制量变为控制增量。通过仿真分析出增量式的LQR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最后,提出根据悬架变形量来自适应调整增量式LQR控制中的权重系数的控制方法。(4)利用能够提供精确整车模型的Car Sim软件,针对不同工况对改进的LQR控制作进一步验证。采用某实车的参数去设置整车模型。对实际的用于该车的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台架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搭建磁流变减振器的查表模型用于仿真,并搭建旋转拉伸曲面拟合的磁流变减振器的逆模型用于控制,逆模型根据理想阻尼力和减振器压缩速率计算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电流。通过对比被动悬架和装有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的仿真曲线,分析增量式LQR控制与自适应增量式LQR控制的控制效果。(5)为了分析自适应增量式LQR控制的实用性搭建控制器硬件在环试验台。硬件在环试验台主要包含上位机、d SPACE硬件板卡、集成了驱动器的控制器、电流采集模块以及作为电路负载的磁流变减振器。首先,基于飞思卡尔单片机设计一款车身姿态控制器。然后,采用Buck电路和PID控制设计了一款带电流反馈的磁流变减振器的驱动器,并通过试验分析驱动器的响应。最后,通过Car Sim RT软件设置不同工况去实时仿真验证控制方法的实用性。
【关键词】:车辆工程 半主动悬架 车身姿态 最优控制 仿真 硬件在环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3.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1章 绪论15-2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6
- 1.2.1 车身姿态电控悬架研究现状16-18
- 1.2.2 阻尼可调减振器研究现状18-21
- 1.2.3 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研究现状21-26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26-27
- 第2章 1/4 车辆模型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仿真分析27-53
- 2.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介绍27-29
- 2.2 1/4 车辆模型半主动悬架LQR最优控制29-33
- 2.2.1 1/4 车辆模型29-31
- 2.2.2 1/4 车辆模型LQR最优控制31-33
- 2.3 1/4 车辆模型半主动悬架LQR最优控制仿真分析33-51
- 2.3.1 被动悬架阻尼系数对平顺性影响分析33-38
- 2.3.2 1/4 车辆模型半主动悬架LQR最优控制38-51
- 2.3.2.1 1/4 车辆LQR最优控制仿真模型38-45
- 2.3.2.2 1/4 车辆LQR最优控制仿真分析45-51
- 2.4 本章小结51-53
- 第3章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的改进LQR最优控制方法53-65
- 3.1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增量式LQR控制方法53-61
- 3.1.1 七自由度模型的状态方程53-57
- 3.1.2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增量式LQR控制方法57-58
- 3.1.3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增量式LQR控制权重系数选取58-61
- 3.2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自适应增量式LQR控制方法61-64
- 3.3 本章小结64-65
- 第4章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改进LQR控制仿真65-83
- 4.1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改进LQR控制仿真平台65-72
- 4.2 典型工况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改进LQR控制仿真分析72-81
- 4.2.1 不同工况下改进LQR控制仿真分析73-81
- 4.2.1.1 随机不平工况仿真分析73-77
- 4.2.1.2 减速带工况仿真分析77-79
- 4.2.1.3 紧急制动工况仿真分析79-80
- 4.2.1.4 鱼钩工况仿真分析80-81
- 4.3 本章小结81-83
- 第5章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改进LQR控制硬件在环试验83-103
- 5.1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控制硬件在环试验台83-85
- 5.2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电控系统软硬件设计85-97
- 5.2.1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硬件设计85-95
- 5.2.1.1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控制传感器方案设计85-87
- 5.2.1.2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电控控制器设计87-95
- 5.2.2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电控单元软件设计95-97
- 5.3 车身姿态半主动悬架控制硬件在环试验分析97-101
- 5.3.1 随机不平工况硬件在环试验分析97-99
- 5.3.2 减速带工况硬件在环试验分析99
- 5.3.3 紧急制动工况硬件在环试验分析99-100
- 5.3.4 鱼钩工况硬件在环试验分析100-101
- 5.4 本章小结101-103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103-105
- 6.1 全文总结103-104
- 6.2 前景展望104-105
- 参考文献105-111
- 致谢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亚夫;丁宏刚;张小江;陈建凯;;多轴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年10期
2 曹坤;罗禹贡;戴一凡;褚文博;陈龙;李克强;;分布式电驱动车辆纵-横-垂向力协同控制[J];汽车工程;2015年09期
3 王皓;周健;何志鹏;何正中;;电流变客车减振器的力学分析与最优控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杨柳青;陈无畏;高振刚;陈一锴;;基于电磁阀减振器的1/4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4期
5 王其东;梅雪晴;;汽车半主动悬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6 孙涛;徐桂红;柴陵江;;四轮非平稳随机激励路面模型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3年10期
7 郭国盛;;汽车半主动悬架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09期
8 郭孔辉;余五辉;章新杰;马芳武;赵福全;;自适应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夏晶晶;;基于空气弹簧充放气特性的汽车运行姿态控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夏光;陈无畏;唐希雯;王洪成;;新型电磁阀式减振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1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卢凡;基于悬架非线性特性的车辆振动状态观测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2 于振环;磁流变半主动减振器多场耦合分析及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赵宇;阀控半主动减振器研究及整车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4 郭耀华;减振器实物在环系统开发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陈双;基于电控空气悬架的轿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协调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仕生;车辆可变阻尼减振器半主动悬架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吴参;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特性与控制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祝辉;基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汽车底盘集成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董小闵;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仿人智能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尚鸿;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建模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柯欢欢;基于主动油气悬架的车辆姿态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石能芳;爆胎车辆的动力学响应及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崔红亮;计及温度补偿的阻尼可调减振器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王子涵;D级轿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分层协调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马国宸;基于分层式结构汽车底盘系统集成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董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3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qiche/96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