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一)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起步晚,尚未形成人工智能类专业集群
(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供求失衡,高质量师资匮乏
(三)以高层次教育为主,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健全
三、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一)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新目标
(二)推进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专业新结构
(三)坚持分类分层培养,构筑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
1.纵横交错拓展模式。
2.多主体协同创新模式。
(四)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多类型教育新体系
四、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贵懿;牟芷;;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思考[J];编辑学刊;2019年02期
2 陈坤;;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知识窗(教师版);2019年01期
3 郑庆华;;人工智能促进智慧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04期
4 王晰巍;李玥琪;刘宇桐;李文乔;;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国外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年11期
5 周益民;张栗粽;陈文宇;;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9年04期
6 胡卫军;;新形势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23期
7 陈辉民;徐运保;李远辉;;人工智能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8 冯伟;;新时期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思考 写在2019全国博士后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论坛之后[J];求贤;2019年11期
9 黄河燕;;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9年02期
10 张小明;李舟军;;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昊;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叶俊飞;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史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帅;美国本科阶段STEM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樱凡;云南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1984-2017)[D];云南大学;2018年
3 张梦梦;质量导向的高校“双辅导员制”研究与探索[D];广西大学;2019年
4 董豫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5 赵静;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郑勇军;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年
7 徐敦辉;学科交叉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8 刘婧;中美iSchools院校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及思考[D];郑州大学;2019年
9 邓娟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10 李彬;玉林师范学院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4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4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