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算法中的法律主体性危机
发布时间:2020-10-23 02:46
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存样态,扩大了人类的社会活动范围,也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它带来便捷生活方式和多元生活体验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导致人与客观世界的边界逐渐模糊,算法决策可能冲击人类秩序、公平和正义。算法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展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这一主体地位不仅关乎于人生活的安全,也是人类文明开展的根源,其主体地位一旦动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随即分崩离析。
【文章目录】:
人工智能算法引发的法律治理困境
语言与算法的关联模糊了法律主体的客观属性
(一)算法和语言沟通了人与人工智能物理世界
(二)算法模拟了人作为法律主体的物理性基础
(三)算法复制了法律主体“拟制”的过程
人工智能算法在思维层面对法律主体的迫近
人工智能算法引发法律主体性理论的转变
(一)法律主体一元论基础因治理风险而动摇
(二)法律主体为自由意志留有空间
(三)社会契约彰显法律主体的安全地位
人工智能算法主体性的法律治理路径
(一)法律主体概念同生物学上的人相互区别
(二)立法技术中立不否认人格高贵
(三)康德“以人为中心”模式的可能与反思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52451
【文章目录】:
人工智能算法引发的法律治理困境
语言与算法的关联模糊了法律主体的客观属性
(一)算法和语言沟通了人与人工智能物理世界
(二)算法模拟了人作为法律主体的物理性基础
(三)算法复制了法律主体“拟制”的过程
人工智能算法在思维层面对法律主体的迫近
人工智能算法引发法律主体性理论的转变
(一)法律主体一元论基础因治理风险而动摇
(二)法律主体为自由意志留有空间
(三)社会契约彰显法律主体的安全地位
人工智能算法主体性的法律治理路径
(一)法律主体概念同生物学上的人相互区别
(二)立法技术中立不否认人格高贵
(三)康德“以人为中心”模式的可能与反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森;;浅谈专车营产生的法律主体及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13期
2 周建利;;论动物的法律主体资格[J];行政与法;2008年11期
3 刘金祥;高建东;;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主体及其重构[J];上海企业;2011年11期
4 王玉学;卢薪宇;;后勤社会化与高校法律主体身份[J];陕西教育·理论;2006年12期
5 江小青;;人与动物关系的法学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6年S1期
6 李裕伟;;矿产资源法立法若干问题辨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年12期
7 李健;朱忠;;民法与环境法对话中的动物法律地位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龙文勇;;浅析公民环境权的内涵[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10 刘敏;;人与环境同构法初探[J];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2852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5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