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基于人工智能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03:15
   我国的民办学校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现代民办高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民办高校依然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满足了社会教育的需要,缓解了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我国实施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该法规定民办学校可以根据创办人的意愿选择成立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学校。这意味着,在这个阶段,民办学校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而且还带来了创造品牌的机会。近年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人工智能类的产品已经应用到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等许多地方,使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更加的便捷、便利。民办高校能不能搭上“人工智能时代”的快车,改善自己的教学管理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总体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通过PEST和SWOT分析法对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分别从教学资源、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评价方式、教学管理方式4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管理的影响。最后对民办高校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教学管理中提出相对应的办法和实施保障体系。本文作者通过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对人工智能技术、民办高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办学水平的思路。
【学位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47.3
【部分图文】:

人类,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系统,应急行为


图 2-1 人工智能发展历史Figure 2-1 Histor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2.1.3 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1)由人类设计,为人类服务。人工智能其实是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根据人类编写的程序、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算法运行的系统。人工智能是人类设计和制造的,它必须为人类服务。(2)根据人类的设计,它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并产生相应的应急行为,它能够和人类进行互动。人工智能系统应该被设计为可以像人一样通过看、听、闻、触、尝五种触觉来感受自然界的信息,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动作等行为对外界进行回答。(3)它具有适应性,学习能力,进化迭代和连接延伸。人工智能系统应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并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其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的调整相应的参数、数据、任务的能力。

人工智能,基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响,也不能低估它对生活、工作带来的便利。人工智能目前主要的研究的技术有: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分布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近年来,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致使计算机的性能大幅提升,互联网的全球普及,为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使两项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图 2-2 所示),人工智能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广泛的应用于家庭生活、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的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行业问题,教育也不例外。张坤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增加能力、使用能力和赋予能力的技术,将其分为主体性和辅助性并在教学中运用。主体性指的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教学系统,如智能教学助手、智能教学平台、智能机器人等;辅助性指的是将人工智能的功能模块或部分技术集成到教学资源、教学工具、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中,转化为媒体或工具以发挥其功效,如智能化教学平台、自适应学习平台、智能化教学管理、智能化测评等。

民办高校,优势分析


3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环境分析 SWOT 分析.1 优势识别(S)民办高校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机构和公民个人使财政教育资金,面向全社会举办的高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体制上,民办高校的独立性更好。这就是民办高校最大的优势。民办高校可以分析市场需求,及时更新专业设置,为市场提供最需要的人才,民办高高的自主灵活性和市场敏感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倩颐;;基于在线学习行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智能挖掘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5年12期

2 王萌;俞士汶;朱学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其教育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20期

3 鲍雪莹;赵宇翔;;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08期

4 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5 胡加圣;靳琰;;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6 汪学均;熊才平;刘清杰;王会燕;吴海彦;;媒介变迁引发学习方式变革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3期

7 郭华;;新媒体时代的教学及教学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4年12期

8 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9 王长江;胡卫平;;技术促进教学:发展、演进和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10期

10 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0期



本文编号:2852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852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