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0 22:49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人工智能功能强大,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无疑十分广阔,然而有些学者过分扩大了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应用边界,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到情感、价值观的培育,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无所不能,尤其是在知识学习方面。滥用"人工智能"并不利于教育发展。基于此,该文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运用中的边界,并以知识学习为例,从知识本质、知识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等方面具体探讨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边界,希望对教育人工智能化的思想倾向与做法有一定的警醒。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9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逻辑起点与边界——以知识学习为例


人工智能与教师在不同领域的教学功能比较示意图

数据,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知识教学


募本缭龀ぃ??辰逃?盐薹ㄍ耆??阊?生的需求,人工智能在知识教学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未来教师首先面临的就是人工智能在知识教学方面的挑战。由于知识类型具有多样性、学习过程具有复杂性,造成人工智能在促进知识学习方面有所能而又有所不能。下文将从知识的内涵、类型、过程等方面说明人工智能教育的运用及边界。(一)知识的内涵知识本身总在不断进化和更新,从本质上说,知识(Knowledge)“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22]。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23]如图2所示。由于知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形成的,是情景化、赋予主观意义的信息,因此,知识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主观意识和个体经验。而人工智能虽然具有强大的感知能力,即通过传感器、爬虫等软、硬工具采集,积累各类大数据,善于收集数据,形成信息,但其“先天缺陷”——即基于程序运算而生,造成无法赋予信息意义,即可以传递信息、知识,但无法真正地理解知识的意义。因此,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图形和语音识别技术等,会代替部分知识教学的工作,知识取向的教学的方式将会发生改变,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人工智能可以教的。(二)知识的类型: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我们的文化知识通过教育得以传承,但是也有一些相对弱势的知识却难以得到人们的重视。1958年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提出了“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Implicit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24]。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存在是相对而言的,只是由于显性知识的特点,人们更容易识别它,而大部分隐性知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尚处于?

知识学习,人类,边界,知识传递


知识方面(基本事实和过程)的传递尤其擅长,正在逐步向知识的理解、迁移、创新知识领域扩展,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来说,是有利无弊的。学生不用花费过多课堂时间去死记硬背一些信息,教师可以用更多时间关注教育的更深层次目标,即迁移和创新。但人工智能难以对开放世界作出充分表征,没有人类现实世界的丰富经验和体验,不具备“以特定方式思考”的能力。因此,让人工智能做大部分的知识传递的工作,让人类来做创造性的工作,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之道。人工智能与人类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边界如图3所示。五、结语人工智能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育的根本途径。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不断地改变师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教育人工智能化的思想倾向与做法保持足够清醒,辩证地对待,认清人工智能的作用边界。人工智能重要,但不能无限重要!知识创新知识迁移知识理解知识传递信息数据人工智能在知识学习中的应用边界知识创新知识迁移知识理解知识传递信息数据人类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边界图3人工智能与人类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边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学习与创新教育的转向[J]. 李建中.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4)
[2]机器人可以教知识无法培育价值观吗[J]. 陈思宇,黄甫全,曾文婕,董娜,伍晓琪,唐玉溪.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2)
[3]计算知识:人工智能参与知识生产的逻辑与反思[J]. 方师师,郑亚楠.  新闻与写作. 2018(12)
[4]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向及发展理念[J]. 吴传刚.  未来与发展. 2018(11)
[5]从AI到AM:人工智能的知识观[J]. 王鑫,沙永锋.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06)
[6]“人工智能+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 严琳.  智库时代. 2018(40)
[7]“AI”时代未来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J]. 宋灵青,许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7)
[8]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辩证关系[J]. 贾积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9]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致力于培养专长和学会迁移[J]. 玛雅·比亚利克,查尔斯·菲德尔,舒越,盛群力.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2)
[10]行走在人与超人的边界上——一个外行关于人工智能的初步思考[J]. 邓曦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10)



本文编号:2928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928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