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观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4 05:09
人工智能从提出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60年的时间,但却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其运用的领域愈发宽广,许多科学家将之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支点。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又一直是舆论笔诛墨伐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将是人类灭亡的终点。针对于此,笔者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展开对人工智能探讨和研究。首先笔者对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和应用领域进行梳理和阐明,进而明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笔者从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人工智能与人化自然,人工智能与社会形态的更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解放,以及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五个方面来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和分析,阐释了人工智能拥有意识的可能性和对意识论的影响,人工智能的本质,它的发展将会给社会变革和人类自身解放带来的巨大积极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其在带来巨大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将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最后,笔者指出人工智能发展潜在一系列的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包括有失业、安全、伦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国家、科学家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应对措施。笔者以唯物史观这一研究人工智能的新视角开展论文,探讨了唯物史观视角下...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人工智能的发展概述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1.1 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
2.1.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2.2.1 模式识别与问题求解
2.2.2 专家系统与机器学习
2.2.3 机器翻译及其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观分析
3.1 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
3.1.1 人工智能是人脑器官的延伸
3.1.2 人工智能拥有意识的可能性
3.1.3 人工智能对意识论的影响
3.2 人工智能与人化自然
3.2.1 人化自然是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2.2 人工智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高级阶段
3.3 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3.3.1 劳动工具的变革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3.3.2 人工智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3.3 人工智能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3.4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解放
3.4.1 人工智能将带来异化劳动的灭亡
3.4.2 人工智能将带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5 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5.1 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重性
3.5.2 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发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负面效应及其应对措施
4.1 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负面效应
4.1.1 失业问题
4.1.2 安全问题
4.1.3 伦理问题
4.2 人工智能负面效应的应对措施
4.2.1 国家层面
4.2.2 科学家层面
4.2.3 个人层面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J]. 杜严勇. 哲学动态. 2016(09)
[2]切实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探讨[J]. 李宁. 改革与战略. 2016(07)
[3]大数据语境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现实路径分析[J]. 孟宪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5(01)
[4]科技伦理学存在的理由[J]. 关增建. 科技导报. 2014(24)
[5]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 师帅朋,张军霖. 思想教育研究. 2014(04)
[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 周志成,刘福军. 人民论坛. 2013(18)
[7]人工智能科学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哲学中的观念起源[J]. 徐英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从归纳逻辑视角解读人工智能的哲学意蕴——普特南人工智能思想窥探[J]. 李蒙.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9)
[9]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 姚纪纲,刘晓东. 理论探索. 2007(01)
[10]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J]. 张耀灿,周琪. 理论探讨. 2005(02)
硕士论文
[1]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工智能[D]. 褚秋雯.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思考[D]. 程石.西南大学 2013
[3]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D]. 周雅凡.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从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看人工智能哲学的走向[D]. 黄丽场.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5041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人工智能的发展概述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1.1 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
2.1.2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2.2.1 模式识别与问题求解
2.2.2 专家系统与机器学习
2.2.3 机器翻译及其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智能的唯物史观分析
3.1 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
3.1.1 人工智能是人脑器官的延伸
3.1.2 人工智能拥有意识的可能性
3.1.3 人工智能对意识论的影响
3.2 人工智能与人化自然
3.2.1 人化自然是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3.2.2 人工智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高级阶段
3.3 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3.3.1 劳动工具的变革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3.3.2 人工智能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3.3 人工智能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3.4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解放
3.4.1 人工智能将带来异化劳动的灭亡
3.4.2 人工智能将带来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5 人工智能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5.1 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重性
3.5.2 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发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负面效应及其应对措施
4.1 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负面效应
4.1.1 失业问题
4.1.2 安全问题
4.1.3 伦理问题
4.2 人工智能负面效应的应对措施
4.2.1 国家层面
4.2.2 科学家层面
4.2.3 个人层面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安全问题及其解决进路[J]. 杜严勇. 哲学动态. 2016(09)
[2]切实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探讨[J]. 李宁. 改革与战略. 2016(07)
[3]大数据语境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现实路径分析[J]. 孟宪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5(01)
[4]科技伦理学存在的理由[J]. 关增建. 科技导报. 2014(24)
[5]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 师帅朋,张军霖. 思想教育研究. 2014(04)
[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 周志成,刘福军. 人民论坛. 2013(18)
[7]人工智能科学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哲学中的观念起源[J]. 徐英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8]从归纳逻辑视角解读人工智能的哲学意蕴——普特南人工智能思想窥探[J]. 李蒙.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09)
[9]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 姚纪纲,刘晓东. 理论探索. 2007(01)
[10]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J]. 张耀灿,周琪. 理论探讨. 2005(02)
硕士论文
[1]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工智能[D]. 褚秋雯.武汉理工大学 2014
[2]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思考[D]. 程石.西南大学 2013
[3]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D]. 周雅凡.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从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看人工智能哲学的走向[D]. 黄丽场.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5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93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