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青少年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28 05:54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未来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发现和交流方式。2016年开始,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教育主体:人工智能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教育内容:从单一、统一走向个性、多元、精准
三、教学模式:从静态组织转向动态、灵活、系统
四、教育评价:从单一维度转向客观、全面、科学
五、教育治理:加快推进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J]. 余胜泉.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1)
[2]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J]. 许亚锋,高红英.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1)
[3]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J]. 余胜泉. 中国民族教育. 2017(Z1)
[4]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 谭维智. 教育研究. 2016(02)
[5]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J]. 郝文武. 教育研究. 2002(03)
本文编号:2943239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年04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教育主体:人工智能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教育内容:从单一、统一走向个性、多元、精准
三、教学模式:从静态组织转向动态、灵活、系统
四、教育评价:从单一维度转向客观、全面、科学
五、教育治理:加快推进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J]. 余胜泉.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1)
[2]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空间变革研究[J]. 许亚锋,高红英. 远程教育杂志. 2018(01)
[3]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J]. 余胜泉. 中国民族教育. 2017(Z1)
[4]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 谭维智. 教育研究. 2016(02)
[5]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J]. 郝文武. 教育研究. 2002(03)
本文编号:2943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94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