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美国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分析及对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1-10 17:44
  世界各国将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新兴工科专业对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新兴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专业为对象,系统剖析美国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大批高校正在开展的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代表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借鉴和启示。本文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从人工智能专业萌芽、专业分支形成到专业建立三个阶段分析美国人工智能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其次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发展及工程伦理教育四方面分析美国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现实路径;最后从高校层面、科教融合、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工程伦理五个方面探讨对我国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启示。 

【文章来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美国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分析及对新兴工科专业建设的启示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方向核心课程体系(2008—2009)

卡内基,理工学院,大学


卡内基梅隆大学和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均采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支持的课程体系,分别由通识基础、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四大课程群构成(如图2所示)。[20]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其一,通识教育课程贯穿学生四年学习过程中,而非集中于一、二年级,与专业课程相得益彰。课程体系高度交叉融合和灵活,不仅模块内的课程能够突破单一学科界限,而且不同模块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可能能够相互渗透和配合。例如,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专业拓展课程群涉及计算机、数学、电气工程、哲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专业,通识教育课程群又涵盖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自由选修,二者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实现交叉融合,而非简单的课程叠加。其二,通识教育课程学科覆盖面广,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专业支持学生全面发展,且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相互协调满足学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其三,专业教育课程符合人工智能“推理期—知识期—学习期”的演进脉络,同时强化相应的数学要求。不同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专业采用“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而伊利诺伊理学院则采取“形成专业认知—奠定专业基础—掌握专业核心—实现专业拓展”的思路。3. 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推进学科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1)
[2]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双一流”建设[J]. 张德祥,王晓玲.  江苏高教. 2019(04)
[3]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4)
[4]创办一流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思考[J]. 周志华.  中国高等教育. 2018(09)
[5]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1)
[6]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03)
[7]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林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02)
[8]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 林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06)



本文编号:2969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969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