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蹇先艾的乡土小说
发布时间:2021-01-12 07:32
中国的地大物博孕育着千万华夏子孙,并促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乡土情结”的形成。这种恋土和恋家相重合的心理基因,不仅是中国人格结构中最为主要的原型之一,也是中国现代作家乡土情感的文化渊源。无论主张西化的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古老而落后的中华民族进行批判,可他们始终无法也未能脱离中国“乡土”这一母体而单独存在。何谓“故乡”?不同时代对“故乡”的定义、诠释略有差异,而与“五四”时代背景同构的“故乡”不仅仅是童年记忆的有形载体,更是一根需要斩断的文化脐带。自鲁迅旗帜鲜明地与故乡“决绝”之后,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王鲁彦、蹇先艾等20 年代作家也以理性叙事的角度,从当时中国各地农村的诸如冥婚、行刑、拉壮丁等各个层面入手,深刻揭露了封建势力的黑暗腐朽与民众的愚昧落后,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爱之切、恨之深的痛楚。作为启蒙类型的乡土文学家,蹇先艾积极响应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而艺术”的号召,将其小说创作宗旨定位在唤醒民众的自我解放意识、启蒙平民为开启新时代而奋斗上。他通过对贵州(黔北)这一特定乡土地域的特殊生态景观、风土习俗、文化品格、乡土精神的选择和塑造,体现了自我的乡土情感、审美意识和哲学思考,...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贵州乡土的书写者——蹇先艾
2.1 批判与眷恋的创作态度
2.2 双重态度形成的原因
3 蹇先艾乡土创作的文化视角
3.1 传统思想文化禁锢下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3.2 独特的烟盐经济背景下文化群落的生存状态
3.3 造成贵州社会落后、经济贫困的直接原因——军阀政体
4 写作策略及其他
4.1 风俗
4.2 方言
4.3 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4.4 简练之笔
4.5 叙事角度
5 “黔之子”的思想局限
6 余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乡土文学的风范 “五四”乡土小说评析[J]. 陈昭明.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7)
[2]乡土文学的“大题目”──略论20年代乡土文学对鲁迅的继承[J]. 赵江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3]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J]. 陈继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本文编号:2972432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贵州乡土的书写者——蹇先艾
2.1 批判与眷恋的创作态度
2.2 双重态度形成的原因
3 蹇先艾乡土创作的文化视角
3.1 传统思想文化禁锢下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3.2 独特的烟盐经济背景下文化群落的生存状态
3.3 造成贵州社会落后、经济贫困的直接原因——军阀政体
4 写作策略及其他
4.1 风俗
4.2 方言
4.3 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4.4 简练之笔
4.5 叙事角度
5 “黔之子”的思想局限
6 余论
后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世纪乡土文学的风范 “五四”乡土小说评析[J]. 陈昭明.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7)
[2]乡土文学的“大题目”──略论20年代乡土文学对鲁迅的继承[J]. 赵江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3]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历史形态[J]. 陈继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1)
本文编号:2972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297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