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AI论文 >

2Ai-2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遗传及其易位的诱导与鉴定

发布时间:2021-06-19 07:54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小麦的重要病毒病害,在我国西北、北方麦区对小麦生产构成较大威胁,近年来,该病有向其它麦区扩展的趋势,培育抗病品种是抵御该病害的最有效途径。中间偃麦草2Ai-2染色体携带抗中国流行的大麦黄矮病GPV和GAV病毒株系的抗病基因。本研究利用2Ai-2染色体与小麦间不同的二体异代换系与普通小麦杂交,对2Ai-2染色体在BC1及F2代中的遗传传递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应用杂种幼胚培养和ph1b缺失突变体诱导两种方法诱导、创制变异材料,以2Ai-2染色体特异的EST-PCR分子标记跟踪检测杂种后代群体中2Ai-2染色体的传递和变异,并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对该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和Ph1基因影响下的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1.对2Ai-2染色体在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代换背景中的遗传传递进行研究,发现2Ai-2染色体与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不同染色体代换背景对外源染色体的传递具有不同效应。2Ai-2(2B)代换系的杂种中外源染色体或片段显示优先传递,而2Ai-2(2D)代换系的杂种中其传递力则较低,2B代换背景更有利于2Ai-2染色体或片段的传递;外源染色体在杂种后代传递过程中...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Ai-2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遗传及其易位的诱导与鉴定


同源性不同引起减数分裂时黑麦染色体臂上端粒异染色质重模的差异Fig.1Comparisonofchromatinremodelingoftelomereheterochromatinonryechromosomearmscousedby

染色体变异,花粉母细胞,原位杂交,图谱


图 6 2Ai-2 染色体变异株花粉母细胞的原位杂交图谱Fig. 6 GISH analysis of 2Ai-2 chromosome in pollen mother cells for structural variancea~d:箭头示中间偃麦草 2Ai-2 染色体或片段(地高辛标记的黄绿色荧光信号),可明显地区别于小麦染色体(红信号,PI 染色)。a:R1106-1-5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显示黄绿色荧光的完整中间偃麦草 2Ai-2 染色体以价体形式存在,作为阳性对照;b:R1104-62 花粉母细胞中期 I,一单价体的一臂显示黄绿色信号,表明 2Ai-2色体长臂与小麦某染色体臂发生了易位;c:R1110-3-6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 I,一对提早分离的姊妹染色短臂端体显示黄绿色信号;d 和 e:R1110-2-2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I,对比 e 中箭头所指可以明显观察到中显黄绿色荧光信号的中间偃麦草 2Ai-2 染色体片段。图 7 N452(J566)与 CB037 杂种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正在分化中

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


图 8 2Ai-2(2D)代换 N452 与 CB037 的愈伤组织分化的再生植株Fig. 8 Regeneration plants from wheat callus tissue derived from the crosses between2Ai-2(2D)-substitution line N452 and wheat CB037,最终得到 SC2代植株 222 株。2 EST-PCR 标记检测提取组培获得的 SC2代 222 个单株的基因组 DNA。用 2Ai-2 染色体短臂特异4、P31、P36、P97,长臂特异标记 P68、P41、P79 跟踪检测 SC2代所有单株Ai-2 染色体,获得以下几种类型:1)所有标记均可检测出外源特异带,说明 2A体完整存在;2)仅有检测到外源染色体短臂;3)仅检测到外源染色体长臂;标记均未检测出外源染色体特异带,表明这种类型的植株中已经不携带外源染而 2)、3)类型植株中外源染色体已发生结构性变异,共筛选得到 16 个这类臂间变异的单株。将这 16 个变异株的 SC3代种子 125 粒取根尖,种植于田间提取基因组 DNA,跟踪检测 2Ai-2 染色体的变异,最终获得 11 个变异株。其的标记检测结果见图 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Ai-2染色体在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代换背景中的遗传[J]. 张悦,林志珊,曹保久,郭义强,王美蛟,叶兴国,辛志勇,徐琼芳,郭世华.  作物学报. 2009(03)
[2]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小片段易位系的选育与鉴定[J]. 石丁溧,傅体华,任正隆.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3)
[3]普通小麦中外源异染色质的检测研究进展[J]. 宿俊吉,董永梅,柴守诚.  作物杂志. 2008(03)
[4]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5026白粉病抗性的遗传[J]. 刘建霞,贺润丽,畅志坚,詹海仙,张晓军,董春林,王创云.  华北农学报. 2008(01)
[5]偃麦草属种质资源在普通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简介[J]. 吕伟东,徐鹏彬,蒲训.  草业学报. 2007(06)
[6]利用SSR标记检测渗入普通小麦的冰草遗传物质[J]. 吴昆仑.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7]冰草P基因组特异RAPD标记的筛选[J]. 吴嫚,张晓科,刘伟华,杨欣明,李立会.  西北植物学报. 2007(08)
[8]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配子中的传递[J]. 李桂萍,陈佩度,张瑞奇,王春梅,曹爱忠,张守忠.  麦类作物学报. 2007(02)
[9]普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系的诱导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 王林生,陈佩度.  生物学通报. 2007(02)
[10]两个抗小麦白粉病新基因的遗传分析与染色体定位[J]. 马强,罗培高,任正隆,蒋华仁,杨足君.  作物学报. 2007(01)



本文编号:3237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237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