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学家社会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04:34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重要推动力。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自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人工智能科学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重任。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也带来种种负面影响。为了能够有效规避负面影响,使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造福于人类,需要全世界人民积极努力,使之得到控制性发展,得到合理利用。这其中,尤其需要人工智能科学家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就人工智能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加以研究。在绪论部分论述了选题缘由和选题目的及意义,从有关科学家社会责任的研究、有关科学家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相关文件规范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为五章,首先对人工智能科学家以及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有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等积极影响,也有存在技术失控的风险、冲击现有的社会结构、引发伦理混乱道德失范和相关犯罪案件增多等负面影响。本文根据人工...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设想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分析
(一)科学家
(二)人工智能科学家
(三)社会责任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影响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1.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
2.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影响
1.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生活质量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消极影响
1.存在技术失控的风险
2.冲击现有的社会结构
3.引发伦理混乱和道德失范
4.相关犯罪案件增多
三、人工智能科学家应承担社会责任
(一)伦理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二)普及教育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三)家国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四)技术发展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四、人工智能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一)伦理责任的影响因素
1.功利的诱惑
2.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3.价值判断的影响
(二)普及教育责任的影响因素
1.科学家自身意愿驱动
2.社会角色的影响
(三)家国责任的影响因素
1.政治思想影响
2.政府政策影响
(四)技术发展责任的影响因素
1.技术创新影响
2.科学文化素质影响
3.道德素质影响
五、培育人工智能科学家社会责任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工智能科学家自律意识
1.树立正确名利观
2.加强团队协同合作
(二)完善伦理约束机制
1.培育责任意识
2.增强道德责任感
3.树立风险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2.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02215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设想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分析
(一)科学家
(二)人工智能科学家
(三)社会责任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影响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1.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
2.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积极影响
1.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生活质量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消极影响
1.存在技术失控的风险
2.冲击现有的社会结构
3.引发伦理混乱和道德失范
4.相关犯罪案件增多
三、人工智能科学家应承担社会责任
(一)伦理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二)普及教育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三)家国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四)技术发展责任
1.责任依据
2.责任内容
四、人工智能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一)伦理责任的影响因素
1.功利的诱惑
2.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3.价值判断的影响
(二)普及教育责任的影响因素
1.科学家自身意愿驱动
2.社会角色的影响
(三)家国责任的影响因素
1.政治思想影响
2.政府政策影响
(四)技术发展责任的影响因素
1.技术创新影响
2.科学文化素质影响
3.道德素质影响
五、培育人工智能科学家社会责任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工智能科学家自律意识
1.树立正确名利观
2.加强团队协同合作
(二)完善伦理约束机制
1.培育责任意识
2.增强道德责任感
3.树立风险意识
(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2.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02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350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