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智能技术的人工免疫主动防御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融合智能技术的人工免疫主动防御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石油大学》 2009年
融合智能技术的人工免疫主动防御体系研究
黄敏
【摘要】: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给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潜在的危险也在不断的增加,例如,针对网络的新型攻击手段越来越多、攻击复杂性不断上升,给我国的信息安全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以防火墙为代表的粗放、单一的被动防御体系早已显得“力不从心”,越来越不能适应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以入侵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主动防御体系则以其动态性、主动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与智能技术的融合性研究更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本文分析了入侵检测技术和以免疫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的的优缺点,针对当前入侵检测系统检测效率低下、检测率较低、误警率较高的现实,提出一种新的、能提高检测效率、降低误警率的入侵检测器生成模型。该模型以对组合模式发现算法——Teiresias算法的研究为基础,对“非我”样本的共有特性进行提取,得到表征“非我”特性的变长模式,继而通过借鉴免疫系统的基因库机制,结合定长模式初始化基因库的方法,设计出一种利用变长模式初始化基因库的方案。该方案使基因库在入侵检测系统运行前就具有各种各样的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片段都能很好的体现“非我”特征。这样在生成入侵检测器时,就可以避免随机生成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无目的性。利用基因库方法生成检测器可以降低系统生成检测器的时间开销,提高入侵检测器的覆盖准确度,进而提高入侵检测器的检测率及降低误警率。在此基础上,论文还提出一种融合智能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模型融合了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优点。最后,论文对模型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实验结论证明,模型有效的改进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率和误警率问题。 总之,本文通过对入侵检测技术和人工免疫系统的调研,设计了一种基于免疫的入侵检测器生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建了融合智能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检测器检测能力、学习效率等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P393.0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四海,曹先彬,王煦法;基于免疫识别的免疫算法[J];电子学报;2002年12期
2 李永忠;徐静;赵博;杨鸽;;基于变长系统调用序列模式的入侵检测方法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保义;王玮;王蓝婧;;人工免疫中一种新的基因库初始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1期
4 吴泽俊,钱立进,梁意文;入侵检测系统中基于免疫的克隆选择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06期
5 刘克龙,蒙杨,卿斯汉;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实现方法——基因计算机[J];计算机学报;2000年03期
6 王义明;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卿斯汉 ,蒋建春 ,马恒太 ,文伟平 ,刘雪飞;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通信学报;200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荣富;;基于正态分布的异常入侵检测系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黄险峰;;按隔声要求的组合墙体各构件面积反演[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鱼静,戴宗友;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4 尹峰,邓小鹏,许四毛;生物免疫机理在计算机安全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5 汪瀚;杨文明;鲍远程;汪美霞;韩辉;王晓旸;董婷;童建兵;;肝豆灵片对58例肝豆状核变性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6 湛腾西;;黏胶剂生产过程温度的模糊免疫PID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7 李冰峰;李鑫;;Pla a 1的抗原表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8 杨仲;赵敏;王明奎;喻凯;;迭鞘石斛所含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9 于大春;于大鹏;杨世松;;试论基于免疫思想终端安全系统的设计思路[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年01期
10 匡志科;王国才;;基于免疫赦免机制的智能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年05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军;计算机病毒免疫技术的新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2 张四海,曹先彬,王煦法;基于免疫识别的免疫算法[J];电子学报;2002年12期
3 何珍梅;徐雪松;;人工免疫系统研究综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杨明慧,彭玉楼,傅明;实数编码的克隆选择算法的网络入侵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8期
5 吴泽俊,钱立进,梁意文;入侵检测系统中基于免疫的克隆选择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4年06期
6 刘克龙,蒙杨,卿斯汉;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实现方法——基因计算机[J];计算机学报;2000年03期
7 许春;李涛;刘孙俊;杨频;刘念;张建华;;一种改进的动态克隆选择免疫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许春;李涛;梁刚;赵辉;赵奎;胡晓勤;;一种改进的动态克隆选择算法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胡江强;郭晨;尹建川;李铁山;;分级变异的动态克隆选择算法[J];控制与决策;2007年06期
10 卿斯汉 ,蒋建春 ,马恒太 ,文伟平 ,刘雪飞;入侵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通信学报;2004年07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志城;;未来包装信息安全的新屏障——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2013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军;计算机病毒免疫技术的新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2 侯朝桢,张雅静;基于multi-agent的仿生物免疫:计算机抗病毒研究新思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吴知,许家珆;免疫原理在多Agent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周宣武,杨晓元,王伟,邓涛;基于生物免疫学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5 程晓荣,寇吉田;基于免疫原理的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年09期
6 钱俊 ,许超 ,史美林;入侵检测系统评测研究进展(上)[J];计算机安全;2005年08期
7 王磊,潘进,焦李成;免疫算法[J];电子学报;2000年07期
8 张四海,曹先彬,王煦法;基于免疫识别的免疫算法[J];电子学报;2002年12期
9 吴作顺,窦文华,刘志峰;基于免疫学的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胡华平,张怡,陈海涛,宣蕾,孙鹏;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忠 ,李沁涛 ,陈长松;一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的设计[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年06期
2 ;主动防御 掌握先机---榕基分布式安全解决方案服务总参某部[J];计算机安全;2004年10期
3 程斌;;把损失挽救在发生之前[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年17期
4 ;配电进入主动防御新时代[J];建筑电气;2008年07期
5 史瑀;;阻断3721插件潜入系统 实战瑞星2008主动防御[J];电脑爱好者;2007年17期
6 ;备份卡巴斯基主动防御规则[J];电脑爱好者;2008年03期
7 于兴艳;李菊;;浅析网络安全领域之“主动防御”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4期
8 ;配电进入主动防御新时代[J];建筑电气;2008年08期
9 唐威;;活用瑞星 自制主动防御规则[J];电脑爱好者;2009年09期
10 杨泉;安全策略在主动防御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静峰;;浅析云查杀与主动防御[A];第26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聂林;张玉清;;入侵防御系统的研究与分析[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4论文集[C];2004年
3 刘宝旭;李雪莹;曹爱娟;于传松;许榕生;;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综述[A];第11届全国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曹爱娟;刘宝旭;许榕生;;诱捕式网络防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全文;薛静锋;;存储级IDS间基于协作的联合防御[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6 高岩;董占球;;有限目标的系统级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7 罗佳宇;李陶深;;基于Linux的小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钟华;陶妍丹;;基于攻击聚类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预警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王才;梁凤国;王殿武;李松;;基于模糊模式识别法的水库来水量预测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雨水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肖国煜;;标准化助力企业客户端安全管理[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智军;[N];计算机世界;2008年
2 记者 闫雪峰 马智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季洪光 顾洪洪;[N];大众科技报;2005年
4 李刚;[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记者 郭宇靖 任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记者 季洪光 新华社记者 顾洪洪;[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陈建辉;[N];经济日报;2006年
8 甄澄;[N];光明日报;2008年
9 王红阳;[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记者 张志勇;[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伟;基于攻防博弈模型的主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张峰;基于策略树的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王垚;域名系统安全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胥小波;新型蜜网体系结构及告警聚类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王纯子;复杂网络攻击建模与安全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于青;基于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的主动型入侵防御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王威;僵尸网络对抗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赵春蕾;端信息跳变系统自适应策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9 张琨;基于生物免疫学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姜梅;基于生物免疫系统的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林泓;主动防御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贾守盛;智能移动终端主动防御技术研究与设计[D];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
3 冷继兵;基于主动防御的校园网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宇飞;基于程序行为分析的主动防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科;基于主动防御的影子还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彭飞;基于rootkit的主动防御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春晓;基于行为分析的特种木马主动防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牛通;基于弱点关联与博弈论的入侵取证和主动防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李智;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蒋晓峰;面向开源程序的特征码免杀与主动防御突破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融合智能技术的人工免疫主动防御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3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rengongzhinen/53891.html